隨著6、7月份畢業季即將到來,將會有大批的應屆生告別校園,走入職場。應屆畢業生作為職場新人,將以“勞動者”的身份邁進職場,在這身份的轉換過程中,為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應該注意哪些法律問題?
一、勞動者入職時,單位要求扣押勞動者的身份證件、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時,勞動者可以依法予以拒絕。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9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由此可以看出,單位在招錄員工時,扣押勞動者的身份證件、收取保證金、制服費、培訓費等行為都是違反法律規定的。勞動者在遇到相似情況時可以依法拒絕單位的上述要求。
一些應屆生或用人單位認為學校、應屆生及用人單位三方簽訂了“三方協議”之后,該協議可以視同于勞動合同,入職后應屆生與用人單位雙方可以不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此想法是錯誤的。根據《勞動合同法》第10條第一、二款的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是由用人單位提供,經與畢業生平等協商后簽訂的,對工作崗位、工作待遇等勞動法上權利義務關系進行約定的書面文件。勞動合同與“三方協議”在簽約主體存在明顯的差別,內容也存在明顯差異,勞動合同的簽訂是證明存在勞動關系最有利的證據,也是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權利義務的最好規范。因此,勞動者應要求用人單位及時和自己簽署書面的勞動合同,約定工資報酬、工作崗位、工時制、工作地點等主要條款。
三、勞動者在面對“試用期”要求時,應了解關于試用期內勞動者權益的法律規定。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19條的規定“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就試用期待遇,《勞動合同法》第20條明確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于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準”。
四、勞動者入職后可要求用人單位在用工起三十日內為其繳納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包括醫療、工傷、養老、失業及生育保險。《社會保險法》第58條規定,用人單位應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職工申辦社會保險登記。另,試用期包含在勞動關系期間內,因此,用人單位不能以員工處于試用期為由拒絕為員工辦理社會保險。社保繳費基數是依據勞動者上年度工資收入總額的月平均數作為本年度月繳費基數,新入職人員以職工本人起薪當月的足月工資收入作為繳費基數。用人單位沒有繳納社保,勞動者有權依法隨時通知解除勞動合同,并要求用人單位按照自己的工作年限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
五、勞動者在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時,應仔細閱讀勞動合同條款。
勞動合同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就權利、義務進行明確約定的書面文件,求職者一旦簽名,除非條款違法違規無效,否則即意味著對相應條款的認可與接受。因此,在簽署勞動合同時,求職者應當仔細閱讀相關條款,尤其關注其中關于合同期限、工作崗位、工資待遇、工作時間、工作地點的部分;如部分條款存有歧義,則應當及時提出,要求人事工作人員進行說明、備注;對部分條款中留有空白,則需及時進行勾畫,避免遭遇“事后添加、涂改”的情況發生。
剛剛踏入職場的應屆畢業生缺乏工作經驗和社會經驗,很容易受一些“高薪”誘惑而損害自身的利益,所以各位應屆畢業生在簽訂勞動合同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清楚自己簽了合同之后會有哪些后果,不要為了工作而損害自己的合法權益。要是您遇到了關于勞動合同的糾紛,請及時聯系律霸的在線律師,我們會為你提供法律幫助。
試用期是否簽合同
試用期辭職不批怎么辦
2020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需要賠償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執法的主要類型包括什么
2020-11-1715萬的款付律師費多少
2021-03-05執行董事可以做股東代表訴訟的原告嗎
2021-01-23公司地址異常能注銷嗎
2021-03-17隱名股東能否擅自將股權變更
2020-12-16股東會決議代簽可以嗎
2020-12-08如何充分合理的利用自身優勢
2021-01-01如何申請商標
2020-11-23車禍傷者的賠償起訴期限是多長時間
2020-11-23產品質量投訴書怎么寫呢
2020-11-08治安拘留可以去探望嗎
2020-12-06第二次起訴離婚訴狀
2020-12-14精神損害賠償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0-12-05未經協商單方變更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1-02在何種情況下不得使用訴訟方式請求支付保險金
2021-01-12具備哪些條件才能設立保險公司
2021-02-28車險新規:車險費率改革后,這些情況也納入責任賠償范圍
2021-02-14新辦法提醒: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該注意什么?
2021-03-21惡意重復保險該不該賠
2021-03-23欺騙誘導買保險如何維權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