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在職期間的勞動者因為受傷而導致住院,這時候,企業就需要給勞動者一定的醫療期,當勞動者恢復了,但是又沒辦法勝任之前的工作崗位時,這時候企業會提出解除勞動合同,而勞動者可以得到一定的經濟賠償。那么醫療期滿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標準是怎樣的?小編來簡單的解答一下。
一、醫療期滿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標準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46條的規定,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第47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1年支付1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
同時,根據《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27條的規定: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支付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算。
二、工傷醫療期滿不上班處理方法
工傷醫療期滿后不來上班,可以調整崗位,但是不能辭退勞動因為工傷員工本身的特殊性,勞動法對其權益有著特別的保護規定。對于一至六級工傷員工,用人單位應保留勞動關系,除非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不得單方面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五至六級工傷員工嚴重違紀除外)。
而對于七至十級工傷員工,用人單位只有在以下四種情形才能與其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
1、勞動合同期滿終止不續簽;
2、工傷員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
3、工傷員工存在嚴重違紀的情形;
4、用人單位破產、被吊銷營業執照、關閉、撤銷或注銷等情形的。
除此四種情形外,用人單位不能以其他理由與工傷員工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對于上述問題中的八級工傷員工長期休病假不來上班,因為該員工屬于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員工,如果員工確實存在傷病,在員工主觀無過錯的情況下,用人單位不能解除其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第44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因此,因為員工的工傷身份,即使其醫療期滿不能來上班,或者上班不能從事原有工作,公司調整崗位后仍不能從事,用人單位也不能單方面與其解除勞動合同。
以上就是醫療期滿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標準的相關內容,可知,勞動者所得到的經濟賠償是支付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算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多了解下,如果有什么不懂得可以問問365的律師們。
居間合同最高收費標準是多少?居間合同范本是怎樣的?
四級醫療事故賠償標準
交通事故同等責任的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高空拋物危害他人健康怎么認定
2020-11-30補償安置協議可以行政訴訟嗎
2020-12-17行政訴訟答辯狀(格式)
2020-12-09農村房屋土地使用證沒有該怎么辦理
2021-01-22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能贈與嗎
2020-11-28立約定金與主合同定金不同違法
2020-12-04老人如何確認監護人
2021-03-20哪些離婚證據是屬于非法收集
2021-01-28合同債權質押是什么
2021-02-09一般代理可以調解嗎
2021-02-14小區公有用地的所有權歸誰
2021-02-14買的安置房現在房產證下來對方不配合過戶怎么辦
2021-02-14哺乳期可以做勞動合同變更嗎
2020-11-15勞動調解用人單位可以不到場嗎
2020-11-29壽險的追訴期是兩年嗎
2020-11-15人身保險合同的構成要件
2021-02-26什么是保險合同的本質特征
2020-11-14車輛雙方事故和單方事故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30什么是保險人?
2020-12-23追尾造成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處理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