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多元化的大背景之下,如今我國的勞動關系而引發的矛盾其實也已經進入了一個凸顯期,各種勞動爭議訴訟居高不下,也反映出了現在勞方跟資方之間還是有很多問題都亟待我國政府介入來幫助職工維權的,比如有些勞動合同的解除職工完全就是被迫的。那么,被迫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辦法的規定是什么?
一、被迫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辦法的規定是什么?
《勞動法》第24條規定:“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第28 條:“用人單位依據本法第24條、第 26條、第27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勞動部《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5條規定:“經過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工作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準發給經濟補償金”。根據上述規定,解除勞動合同,如果是用人單位提出的,必須要依法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金。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迫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和經濟補償,并可支付賠償金:
(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二)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三)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四)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五)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二、公司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
在具備法律規定的條件時,用人單位享有單方解除權,無須雙方協商達成一致意見。主要包括過錯性辭退、非過錯性辭退、經濟性裁員三種情形。
1、過錯性辭退
(1) 概要
即在勞動者有過錯性情形時,用人單位有權單方解除勞動合同。
過錯性解除勞動合同在程序上沒有嚴格限制。
用人單位無須支付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
若規定了符合法律規定的違約金條款的,勞動者須支付違約金。
(2)適用情形
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因勞動者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2、非過錯性辭退
(1)概要
即勞動者本人無過錯,但由于主客觀原因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用人單位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下,履行法律規定的程序后有權單方解除勞動合同。
非過錯性解除勞動合同在程序上具有嚴格的限制。
具體是指:用人單位應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1個月工資后,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選擇額外支付勞動者1個月工資解除勞動合同的,其額外支付的工資應當按照該勞動者上1個月的工資標準確定。
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
(2)適用類型
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注意以上每個條件之間的先后順序關系)
3、經濟性裁員
(1)概要
經濟性裁員,是指用人單位為降低勞動成本,改善經營管理,因經濟或技術等原因一次裁減20人以上或者不足20人以上但占企業職工總數10%以上的勞動者。
經濟性裁員具有嚴格的條件和程序限制,用人單位裁員時必須遵守規定。
經濟性裁員,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金。
(2)適用情形
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
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后,仍需裁減人員的;
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3)裁員時應優先留用的人員
與本單位訂立較長期限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與本單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家庭無其他就業人員,有需要扶養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4)裁員后重新招錄的限制
用人單位依法裁減人員時,在6個月內重新招用人員的,應當通知被裁減的人員,并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被裁減的人員。
(5)經濟性裁員的例外
即用人單位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依據第40條非過錯性辭退和第41條經濟性裁員的規定單方解除勞動合同:
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
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
由此可見,被迫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辦法當中規定的還是非常的詳細的。在用人單位無故克扣工資,低于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或者是限制人身自由等這些手段迫使勞動者離職的情形,在補償的問題上跟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規定的都是一樣的,所以,職工也是得結合自己在公司工作的時間來索要經濟賠償的。
公司不簽勞動合同怎么辦?
勞動合同法司法解釋一全文
勞動仲裁裁決書和調解書的履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沒有劃分責任,能不能申請工傷認定
2020-12-30誰有權查處有關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
2020-11-15外商投資法中的13條稱的特殊經濟區域是什么
2021-03-07女子分手后生下孩子,男方否應當承擔撫養費
2021-02-24遺產分配糾紛案件如何確定管轄權
2021-02-20錄音去哪里司法鑒定
2021-01-04法醫鑒定輕微傷標準是什么
2021-02-05勞動條件發生變化能變更合同嗎
2021-01-17車輛沒過戶怎么簽免責合同
2021-03-04訴訟保全擔保怎么寫
2021-01-06治安案件金額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1-01-12哪些交通事故將不予理賠
2020-12-23批準入職要走什么流程
2020-12-30商業秘密事項如何約定
2021-01-08公司可以對孕婦的崗位隨便調整嗎
2020-11-21外保內貸業務是什么
2021-02-23人身保險合同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2-02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效力
2021-01-15雇主責任險保險合同
2020-12-15修車費高于定損價引發爭端 保險公司全額賠償修車費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