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單位對待員工都是謹遵法律對其的保護規定而又不得已需要和員工解除關系的時候,就會首先選擇與員工協商相關的離職事宜并且滿足員工的某些條件,而法律中對于合法協商解除也是有情況限制的。那么,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情況有哪些?
一、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情況有哪些?
法律規定可以協商解除合同的情況規定如下:
勞動法第24條: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
勞動合同法第36條:用人單位與勞動都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第46條:有下列情形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36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19條第1款。
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注意的問題
1、如果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勞動合同法第46條規定,如果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要支付勞動都經濟補償金。如果是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且協商一致的,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所以,如果勞動者有辭職的想法,用人單位應盡量讓勞動者提出書面的辭職報告,或者在離職的審批表中,寫明是勞動者提出的解除動議。
2、與員工協商一致后,進行書面確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盡量先協商,雙方基本達成一致后,進行書面確認。不可以直接發書面解除通知,如果勞動者提出勞動仲裁,很有可能被認定為非法解除。
為什么要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訂立容易,解除難。勞動者有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只要提前通知,就可以解除。用人單位就不是這樣了,要解除勞動合同,就要符合法律的規定,否則將會產生嚴重后果。如果被認定為非法解除,將要支付賠償金,賠償金是經濟補償金的兩倍。有些勞動者還有可能要求繼續履行合同。
在符合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可以避免產生勞動糾紛。雙方就補償等一系列問題達成一致,不會產生不良影響,也不會對其他員工產生不好的示范作用。特別在勞動者沒有什么明顯過錯的情況下,要盡量采取協商一致的方式解除勞動合同。
綜上所述,并不是單位單方面說與員工做出了協商就可以直接決定讓員工直接離職的,因為協商肯定是需要有員工的認可并且給予能夠讓員工滿意的補償才能夠依法解除二者之間有效的合同。
怎樣計算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
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0年最新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范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私自改合同有什么后果
2021-01-01土地劃撥和出讓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9刑滿釋放人員還能領取養老金嗎
2021-02-09特殊工種提前退休的辦理程序有哪些
2021-01-10公司法對一人公司怎么規定
2021-02-25反擔保抵押物怎樣進行財產保險
2020-12-03股權質押可以順位質押嗎
2020-12-21判決侵權賠償金支付之日如何確定
2021-01-20車損險賠償范圍
2020-12-29無合同用工超過多久不能追訴
2021-01-23快退休可不可以辭退
2021-01-23鄰居間的土地糾紛怎么解決
2021-03-25股東之間能有競業限制嗎
2021-01-13勞動糾紛官司期間可以計算利息嗎
2020-11-26保險除外責任條款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哪里
2021-03-22論保險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
2020-12-26合同生效2年后自殺,保險公司為何拒賠
2020-12-25保險拒賠引真空地帶爭議
2020-11-20保證保險的分類有哪些
2021-02-14化名的保單有效嗎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