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就業環境很寬松,職工遇到更好工作機會的時候,可以向單位提出辭職,去應聘新單位。從提交辭職信到解除勞動合同,辦理好離職手續需要一定時間,那么,職工辭職后多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這個法律沒有明文規定,一般不超過一個月,下面小編就給大家普及下有關知識。
一、職工辭職后多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及相關勞動法律法規并沒有規定離職多久勞動合同自動解除。法律賦予企業制定規章制度的權利,企業可以在規章制度中對員工無故曠工離職進行處罰。企業可以依照規章制度的規定,對違反規章制度的員工解除勞動合同。
另外,依照《勞動合同法》規定,員工提前三十天書面形式通知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試用期提前三天通知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1、用人單位存在《勞動合同法》38條的情況,勞動者書面提出解除勞動關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單位的批準,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資及經濟補償金(每工作1年支付1個月工資)及辦理離職手續等;
2、沒有提前30天提出離職,用人單位也不存在《勞動合同法》38條的情況,勞動者直接提交辭職信就走人,這個時候就是違法了,給用人單位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招聘勞動者產生的費用,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承擔。
3、依據《勞動合同法》37條,勞動者提前30天提出的書面離職,不需要用人單位批準就可以離職。其中,試用期提前3天書面提出;用人單位有義務結清工資辦理離職手續。
二、解除勞動合同的形式有哪些?
勞動合同的解除是指勞動合同訂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種原因導致勞動合同一方或雙方當事人提前終止勞動關系的行為。勞動合同訂立后,雙方當事人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規定履行各自的義務,任何一方不得隨意解除合同。但是,在發生某些特殊情況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已經成為不可能、沒必要以及會招致一方或雙方利益受到重大損害時,雙方當事人可依法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的解除分為法定解除和約定解除兩種。解除勞動合同引起的法律后果與終止勞動合同引起的法律后果大致相同。法定解除是指在勞動合同的履行過程中,出現勞動法律法規規定的情況時,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在法定解除的情況下,一方當事人可以不與另一方當事人協商,也無須征得另一方的同意,就可依據勞動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和程序解除合同。
綜上所述,職工因為自己原因要離職的,應該提前一個月通知單位,以便單位作出工作安排,辦理離職手續。職工不能擅自離職,這樣對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可能要承擔賠償責任。單位人事部門接到辭職申請后,會辦理社保移交、勞動合同解除手續,快的話一周左右就可以完成。
工傷期間解除勞動合同有哪些補償呢
試用期勞動合同怎么處理?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全文2020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合同法律沖突如何解決
2021-02-17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怎么處罰
2021-03-18房東悄悄賣房租客是否有優先購買權
2021-02-26工地無固定工資工傷如何賠付
2021-01-02工傷賠償申請表
2021-01-07被關在豬圈里與豬爭食 女子精神失常
2021-03-12別人盜取個人隱私可以報警嗎
2021-02-08曠工三天后能申請仲裁嗎
2021-01-21遺產繼承方式有哪些
2021-02-24雇傭關系無底薪可以嗎
2021-02-21實習協議有效力嗎
2021-02-17公司結業不按照勞動法賠償怎么辦
2020-12-04勞動關系轉移知識
2021-03-11勞動關系解除后用人單位須在15日內辦理檔案轉移手續
2021-02-28試用期勞動合同怎么寫
2021-01-13試用期離職領導不給批怎么辦
2021-03-20小區綠化“縮水”業主如何維權
2021-01-01平安意外險幾時生效
2021-02-12意外險保障范圍
2021-02-09人身意外傷害險知識詳解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