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離職有經濟補償金嗎
員工自動辭職沒有經濟補償金。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這種主動辭職的情況,用人單位是不用賠償經濟補償金的。
一、員工因個人原因辭職的,當然拿不到經濟補償金
在司法實踐中,只要是員工以個人原因提出辭職的,比如“家里有事、個人發展、出去創業”等等,如果公司能夠舉證證明員工該辭職理由(通常在辭職信、離職交接表、或離職協議書中可找到辭職理由),裁判機關一般都不會支持經濟補償金。
并且,以個人理由辭職的,員工還需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公司才行,否則,未經公司同意不辭而別或達不到法定通知期離職的,都屬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行為,不僅拿不到經濟補償金,可能還要賠償公司的經濟損失。
二、員工以公司存在特定違法行為“被迫辭職”的,公司需支付經濟補償金
實務中,一些公司存在克扣員工工資,停發、少發或拖欠工資行為,還有一些公司不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費,還有公司讓員工在有毒、無防護設備等惡劣的生產環境下勞動的。
針對這種情況,為保護員工的合法權益,勞動合同法規定了員工享有特別解除權,可無條件與公司解除勞動合同,還可獲得經濟補償金。這就是實踐中通常所稱的“被迫辭職”。
依據勞動合同法第38條的規定,公司存在以下違法行為,員工可以“被迫辭職”:
1、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2、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3、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4、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5、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時存在欺詐、脅迫、趁人之危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6、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
勞動者主動辭職,那么用人單位不需要進行任何賠償,但是,如果用人單位跟勞動者進行解除勞動關系,那么用人單位需要根據勞動者的工作年限賠償勞動金,沒有提前一個月告知勞動者的,那么用人單位還需要進行支付一個月的工資作為待通知金。
解除勞動合同書簽字后還有經濟補償金嗎?
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情形有哪些
怎樣計算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賠償糾紛
2020-11-24賭博200萬流水能判多久
2020-12-27在我國怎么處理非法移民
2021-01-17房屋強制執行公證效力是什么
2021-01-29房屋買賣期間將房屋轉租是否有效
2021-02-08不寫離婚協議能離婚嗎
2020-12-31交通意外保險怎么賠償
2021-01-01冤假錯案國家賠償標準及時間是怎樣的
2021-03-20顧客在商場因地面有水而摔倒受傷,商場是否應該承擔賠償責任?
2021-02-21何為房地產估價
2020-11-20試用期的長短有什么限制
2020-11-21實習協議有效力嗎
2021-02-17如何理解勞動合同變更的協商一致準則有哪些
2021-01-30企業團體意外險理賠內容有哪些
2021-02-07車輛出事故保險什么情況下能拒賠賠償
2021-03-25海洋貨物運輸保險有哪些種類
2020-12-11保險合同如何生效
2021-01-21保險合同可以解除的情形及其后果
2021-03-19海上保險合同的內容和包含的事項(很具體)
2021-03-10代簽名人身保險保單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