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滿十年解除勞動合同賠償標準是什么?
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計算方式,現行的核心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如下條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二、經濟補償金的司法解釋
經濟補償金是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時,給予勞動者的經濟補償。經濟補償金是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后,用人單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給勞動者的經濟上的補助。我國法律一般稱作“經濟補償”,法國《勞動法典》稱為“辭退補償金”,俄羅斯《勞動法典》則稱為“解職金”。我國勞動法、1994年勞動部發布的《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以下簡稱《經濟補償辦法》)等規定了用人單位在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該按照一定標準一次性支付一定金額的經濟補償金。
用人單位強行解除與員工的勞動合同,一般都是需要支付賠償金的,但如果是勞動者因違法犯罪或者違反用人單位的相關協議而被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則用人單位顯然是不需要進行賠償的。在司法實踐中,可能出現用人單位利用不法手段迫使勞動者離職的,勞動者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解除勞動合同補償金最高是多少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
怎樣計算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產品侵權的舉證責任誰來承擔
2020-12-20職業病待遇包括哪些
2021-01-31中止探望權的管轄是怎樣的
2021-03-25別人盜取個人隱私可以報警嗎
2021-02-08回避是怎么回事
2020-12-02被保全的財產還能質押嗎
2021-03-05小孩私自拿滅火器玩耍如何處理
2020-11-11離婚后孩子的撫養費標準是什么
2020-12-20經營者使用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條款,還生效力嗎
2021-01-14精神病人能繼承遺產嗎
2020-11-26二審上訴變更訴訟請求的處理及風險
2021-01-09不簽勞動合同是否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單位應當承擔什么法律后果?
2021-03-24勞動糾紛追討時間是多久
2021-03-10兼職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2-23保險合同有哪些法定記載事項?
2020-12-26肇事逃逸能走保險嗎
2021-03-16無責方保險理賠需要什么資料
2021-03-12《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有關條文的細則釋義
2021-03-01保險中的重大疾病包括哪些
2021-01-23怎樣取得土地承包經營辦證權利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