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24次會議通過)
第一條為了使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能夠依法充分行使訴訟權利,維護其合法權益,確保司法公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和《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補充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對于民事、行政案件中有充分理由證明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但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實行訴訟費用的緩交、減交、免交。
第三條當事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
(一)當事人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的;
(二)當事人追索養老金、社會保險金、勞動報酬而生活確實困難的;
(三)當事人為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事故或者其他人身傷害事故的受害人,追索醫療費用和物質賠償,本人確實生活困難的;
(四)當事人為生活困難的孤寡老人、孤兒或者農村“五保戶”的;
(五)當事人為沒有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的;
(六)當事人為國家規定的優撫對象,生活困難的;
(七)當事人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領取失業救濟金,無其他收入,生活困難的;
(八)當事人因自然災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難,正在接受國家救濟或者家庭生產經營難以為繼的;
(九)當事人起訴行政機關違法要求農民履行義務,生活困難的;
(十)當事人正在接受有關部門法律援助的;
(十一)當事人為福利院、孤兒院、敬老院、優撫醫院、精神病院、SOS兒童村等社會公共福利事業單位和民政部門主管的社會福利企業的。
第四條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予以司法救助的,應當提交書面申請和足以證明確有經濟困難的證據材料。其中因生活困難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費用申請司法救助的,應當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經濟狀況符合當地政府有關部門規定的公民經濟困難標準的證明。
第五條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司法救助的請求,由負責受理該案的審判人員提出意見,經庭長審核同意后,報主管副院長審批。數額較大的,報院長審批。
第六條人民法院審查同意當事人緩交訴訟費的,緩交期限最長不得超過案件的審理期限;同意減交訴訟費的,減交比例不得低于30%。
第七條人民法院審查同意當事人緩交訴訟費后,應當按照法定訴訟程序開始對案件進行審理。
第八條人民法院決定對一方當事人司法救助,對方當事人敗訴的,訴訟費由對方當事人交納;拒不交納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執行。
第九條當事人騙取司法救助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補交訴訟費用;拒不補交的,以妨害訴訟行為論處。
第十條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疫情如何申請房屋減租
2020-11-19抑郁癥離婚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4監事能否參加股權激勵
2021-02-05字體二次創作算侵權嗎
2021-01-28未按時支付定金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2-26超前點播是否違規呢
2020-12-31交通事故中車主與駕駛員如何承擔賠償責任
2021-02-02同一當事人的兩種違法行為,可以分別立案嗎
2021-01-11脅迫協議無效怎么取證
2020-12-30個人轉讓住房是否繳納土地增值稅
2021-02-08因工致亡應該怎么賠償
2020-12-24什么時候要簽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20-12-01競業限制名字簽錯有效力嗎
2020-12-20試用期結束被辭退會支付補償金嗎
2021-02-06調崗原因怎么寫
2021-03-01再審適用勞動糾紛嗎
2021-01-13社保能不能當作在某單位工作的證據
2021-02-23轉正后可以被辭退嗎
2021-03-12保險合同的內容包括哪些
2020-11-12哪些人可以做保險合同的關系人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