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甲與丈夫在1995年結婚,婚后與丈夫的父母在一起居住。后該住宅進行翻修,共花去費用50000元,甲與其丈夫支付了其中的30000元。住宅翻修后辦理了房產證,所有權人為甲的公公乙。1998年甲的丈夫病故,甲獨自撫養3個子女,并仍與其丈夫的父母共同生活,同年甲的婆婆病逝。1999年,甲的公公將甲訴至法院,稱甲侵占了自己的房產不讓自己居住,請求法院責令甲停止侵權。后甲乙雙方在法院的主持下,達成調解協議:東屋3間西屋2間由甲居住,北屋5間由乙居住。協議達成后,乙撤訴。雙方按照協議居住。2009年乙病逝,后同村居民丙主張乙在病逝前,已經將該房產賣給自己,并辦理了過戶手續。要求甲立即搬出,并更換了大門鎖子,致使甲無處居住。
現甲以丙侵占自己居住權為由,訴至法院,要求法院判決丙按照在法院達成的協議執行,給甲留出東屋3間西屋2間居住。
【分歧】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出現了三種分歧意見:
1、該協議是甲與乙之間的協議,對丙沒有約束效力,根據物權法規定丙屬于善意取得,所以甲無權對丙主張居住權。
2、該協議是法院的生效法律文書,確認了甲對該房產部分房屋享有居住權,乙的所有權屬于受限制的所有權,其在處分該房產時應將協議書的情況告知買受人。現乙已經死亡,應推定丙知道協議書內容。故丙應騰出東屋3間西屋2間由甲居住。
3、甲以居住權為由的訴訟請求不能得到支持,其合法權益應當通過主張合同無效或者追究違約責任的形式來主張。
【評析】
筆者同意第三種意見,理由如下:
一般認為居住權,屬于物權一種,但因物權法出臺時,沒有承認居住權這一物權種類,依據物權法定原則,本案當事人主張居住權,實則無法律依據。那么甲與乙達成的協議屬于何種性質?筆者認為甲與乙之間在法院達成的居住協議,對甲所產生的是一種債權,債權僅具有相對性,在同一標的物上,既有物權又有債權時,物權有優先于債權的效力。因此該協議并不能當然的能約束債主體之外的第三人,也即丙。
如此則甲的權利如何維護?可以作為司法切入點的有:首先是甲與丈夫出資30000元的行為,會導致該財產形成家庭的按份共有。由于共有關系一般是建立在共有人的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的。為了防止某一共有人轉讓其份額時,接受轉讓的人是為其他共有人所不了解或所不信任的,從而給其他共有人帶來損害,按份共有人可以轉讓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份額。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的權利。也就是說,在共有人轉讓其份額時(這里的轉讓應解釋為出賣,贈與不應包括在內),在價格等條件同等的情況下,其他共有人有優先于非共有人購買的權利。
其次是婆婆病逝后,由于對遺產處理不存在法定繼承的問題。《物權法》第七條規定,物權的取得和行使,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甲的子女可以代位繼承其父應分得的遺產。在遺產分割前,該財產屬于共同共有狀態,房屋的產權為數人共有的,必須征得共有人同意才能出賣。出賣共有房屋時,須提交共有人同意的證明書。部分共有人未取得其他共有人同意,擅自出賣共有房屋的,其買賣行為也無效。本案中由于乙未征得其他共同人的同意其轉讓行為構成擅自處分,將導致處分行為無效。需要說明的是在法院所達成的協議,并不涉及財產的所有權處理,也就是并不對權屬的變更產生影響。
再次是乙的生前處分行為,實際上也是一種對其與甲之間達成的協議(在法院達成的協議,也具有合同性質)的違反,乙的處分行為,同時也是一種違約行為,應承擔違約責任。乙死后,如有遺產,甲可另尋救濟,要求繼承人在遺產范圍內承擔違約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租到期房客不搬走該如何
2021-03-23集體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范本是怎么樣的
2021-02-05車輛遺產繼承過戶費用
2021-03-08房產證抵押貸款還需要銀行流水嗎
2021-01-05如何理解免責條款
2021-01-15正式合同和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0-12-30請假工資如何計算
2021-01-07確認勞動關系是否引起訴訟時效中斷
2021-03-10意外險包括火災嗎
2020-12-21產品責任的主體有哪些
2020-12-15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11人身保險合同終止條件是什么
2021-01-02保險指定受益人可以是非直系親屬嗎
2020-12-10保險公司調解肇事者吃虧嗎
2021-01-28朋友借車惹糾紛保險費、修車費誰來負擔
2021-03-03企業投保企業財產綜合險的賠款計算方式
2021-01-13購買車險時可能有什么陷阱
2020-11-12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是什么意思
2021-02-13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
2021-02-23租用集體土地的企業拆遷補償是怎樣的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