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婚約是男女雙方以將來結婚為目的所作的事先約定。
一、訂婚不是法定的結婚必經程序
我國法律并未規定結婚之前必須履行訂婚程序,因此是否采用訂婚形式,是男女雙方根據當地風俗而為;雙方只負道義上責任,法律不予干涉。但雙方一旦解除婚約產生返還彩禮的糾紛,人民法院予以受理。
男女雙方若最終形不成夫妻關系;根據我國《婚姻法》(以下簡稱《婚姻法》)第八條的規定,男女雙方只有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取得結婚證才可確立夫妻關系。因此訂婚本身不產生確立夫妻關系的效力。婚約的解除無需經過任何法律程序,雙方合意或單方解除均可,當事人就婚約解除或對婚約本身履行問題發生爭議,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關于彩禮糾紛的處理
按照農村的一般習俗,婚約一方會向對方或對方親友贈送訂婚禮物,俗稱彩禮。目前,我國法律對于彩禮尚未有定義,在司法實務中,彩禮又稱聘禮,是指男女雙方基本確定戀愛關系后,按照當地風俗,男方在婚前給予女方一定數量的現金或者財物,表示其想與對方締結婚姻的意思表示。彩禮在我國許多地區主要是農村地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婚約的解除引發的彩禮返還糾紛,長期以來一直是司法實踐中的難點。
(一)對于彩禮的認定
要解決彩禮返還問題,首先需認定何謂彩禮。男女戀愛期間互贈財物表情達意實屬人之常情。這種表達感情的物質載體并非一概為彩禮,因此男女互贈信物一旦贈與行為已經完成是否返還完全由雙方決定。而彩禮則不然,法律規定了返還原則。基于二者法律后果上的不同;需對何謂彩禮進行判斷。對此,法律缺乏明確規定;但從實際情況出發,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量:1、當地是否有給付彩禮的習俗。有給付彩禮習俗的是認定彩禮的前提。如果當地沒有給付彩禮的風俗習慣,男方婚前給付一般不宜認定為彩禮。2、給付財物價值大小多少的考量。彩禮一般為數額較大的金錢或者價值較高的財物。數額是否較大需從當地經濟狀況出發進行認定。我省某些地區經過調研根據當地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農民人均純收入情況確定禮金或禮物價值在2000元以上則認定為彩禮,這一做法值得肯定。當然隨著當地經濟發展,這一數字應相對確定適時仍可調整。
(二)是否返還的問題
1、不予返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婚姻法解釋二》第十條的規定,當事人雖接受彩禮,但已經結婚的,離婚時如一方主張返還的,原則不予支持。但特殊情形下例外:一、是雖辦理結婚登記但確未共同生活。二、是因婚前給付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此處應指因給付行為導致給付人依靠個人財產和離婚分得的財產無法維持當地最基本生活水平的情形。
2、應予返還。
有以下三種情形,彩禮應予返還:
1、給付彩禮后雙方未辦結婚登記的。
2、包辦、買賣婚姻而收受彩禮的。
3、以訂婚為名行騙取彩禮之實。
(三)返還數額的認定
我國法律雖規定了返還與不返還的原則;但如果返還究竟如何掌握返還的尺度,仍需根據當地風俗及當事人特殊情況酌情認定。在應當返還的范圍而言,要根據已給付彩禮的使用情況,是否在男女雙方共同生活中發生了必要的消耗,婚姻關系或者同居關系存續期間的長短,如具體如哪方提出結束人身關系、雙方結婚時間長短、有無生育子女、財產使用情況、雙方經濟狀況等。如江蘇省泰州姜堰市法院規定“接受彩禮方提出解除婚約的,彩禮價值在2000元以上至10000元的,按照80%返還,價值在10000元至20000元的按照90%返還,價值在20000元以上的則全額返還。如果是給付彩禮方提出解除婚約的,2000元至10000元按60%返還,10000元至20000元按70%返還,20000元以上則全額返還”。此做法兼顧了當地風俗及經濟發展情況,效果較好,值得借鑒。
(四)返還主體問題
實踐中給付彩禮并不單純是婚姻當事人之間的事情很多情況下涉及到兩個家庭之間的來往,因此彩禮給付人與收受人往往不限于男女雙方,而一旦產生糾紛,當事人則抗辯自己非收受方或對方非給付方,在司法實踐中,彩禮的給付人和接受人并非僅限于男女雙方,還包括男女雙方的父母及近親屬,這些人均可成為返還彩禮訴訟的當事人。
對此應區別不同情況進行處理:
1、男女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后,一方提起離婚訴訟并在離婚訴訟中要求返還彩禮的,一般不列彩禮的實際給付人、實際收受人為訴訟當事人而應以男女雙方作為彩禮返還的權利人與義務人。一方以不是彩禮的實際給付人或者實際收受人為抗辯拒絕返還彩禮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男女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一方提起返還彩禮之訴的如果彩禮的給付人與收受人不是男女雙方可直接列實際給付人和實際收受人為訴訟當事人,既符合實際的權利義務狀態也有利于真正糾紛的解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上市公司暫停上市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7夢游期間殺人有罪嗎
2020-12-30撤銷婚姻有期限嗎
2021-02-28監獄每年幾月份報減刑
2021-03-21管轄異議書交了法院沒回復如何處理
2020-12-05交通事故中能扣車多久
2021-02-24交通肇事罪能判緩刑嗎
2020-11-21人身損害賠償怎么計算
2020-11-22房產抵押給我之后被別人起訴保全了如何處理
2021-01-26可變更合同的前提有什么
2021-01-01住宿時顧客車輛被盜老板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2雇傭關系要承擔工傷嗎
2021-02-28非法占用林地如何追究刑事責任
2021-02-12公有住房轉讓手續有哪些
2020-11-30勞動合同變更期限是不是可以續簽
2021-01-07競業限制補償金有哪些規定
2020-11-14員工不同意調崗怎么辦
2020-12-04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怎樣調解勞動爭議
2021-01-01勞動糾紛時企業法人可否變更
2021-02-06生產者的產品責任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