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彩禮是現在很多地區男女結婚的一種風俗,這主要是由男方在結婚之前給付給女方一定的財物,當然這往往是以結婚為目的給付的。如今很多地區都流行這樣一種做法,但現實中因為彩禮返還而產生糾紛的情況也不少,對此我國做出了相應的規定。那么結婚彩禮返還規定是怎樣的呢?律霸小編馬上為你做詳細解答。
一、結婚彩禮返還規定是怎樣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
(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給付并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
適用前款第(二)、(三)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此條件的規定,標志著人民法院正式以司法解釋的形式對于彩禮糾紛問題如何處理作出明確規定。
二、不予返還彩禮的條件
1、已經登記結婚并同居生活的
這種情形下一般不予返還,無論是理論上、司法解釋的規定上、司法實踐上還是風俗習慣上,認識是一致的。
2、男女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而同居生活時間較長的,一般應當以兩年以上
男女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而同居生活兩年以上。對該種情況確定不予返還,主要理由:
首先,在當地廣大農村地區,一貫將舉行結婚儀式并共同生活視為男女結婚的標志。雙方一旦結婚,就成為了一家人,婚約就自然的過渡到婚姻階段,訂立婚約的目的包括給付彩禮的目的都已經實現。接受彩禮的女方在人們的心目中,就由一個大姑娘變為了媳婦,其道德評價就會降低。根據習俗,在這種情況下,彩禮一般就不再返還;
其次,兩年的限制主要是基于訴權的時限原則。男女雙方締結婚姻,都是希望長期共同生活,如果雙方不辦結婚登記同居生活時間較短,雙方訂立婚約的目的沒有實現,那么彩禮還是需要返還的。同居生活的時間限制,主要還是參照訴訟時效的規定來確定。
3、男女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而同居生活期間生育子女的
男女雙方同居生活雖然沒有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是雙方的“婚姻”生活因生育子女,而更加牢固,因生育子女而更能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家庭。如果雙方解除這種所謂的“婚姻”關系,將會給女方造成更大的傷害。因此,確定這種情況下彩禮不再返還。
4、男女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而同居生活,所接受的彩禮確已用于共同生活的
一方面接受的彩禮已經在共同生活中花費掉,其權利的客體已經不存在,屬于返還不能;另一方面彩禮用于共同生活,事實上已經與“夫妻”共同財產相混同,也不應當返還。這種情況在司法實踐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掌握:
首先,要求“確已”用于共同生活。這就要求接受彩禮的一方,要提供確實充分的證據加以證實,避免依此為借口拒絕返還彩禮;
其次,女方在“結婚”前購買的嫁妝,雙方共同使用,不能視為用于共同生活。
因為女方的嫁妝是其“婚前”財產,在雙方共同生活期間,男方也有其婚前財產用于共同生活,都不能使用該項規定;另外,共同生活的界定,主要限制在家庭成員因生活、生產需要并實際支出,比如男女一方或雙方患病花費、共同經營投資等。
5、在婚約存續期間,婚約當事人死亡的
因為男女雙方訂立婚約后,就以未婚夫妻的名義交往,在交往過程中,雙方都在為將來締結婚姻做著準備,其中一方因病或其他意外事故死亡,也會給對方帶來很大的痛苦。這種情況下婚約的解除并不是當事人的意愿,如果在將彩禮予以返還,就有點不近人情,與風俗習慣相違背。這里需要注明的是,在死亡前已經起訴的應予除外。
其中只有符合了法定的情形之后,男方要求女方返還結婚彩禮的,才會得到法院的支持,不過此時返還彩禮多半也不會說是全數進行返還了,尤其是在那種男女已經結婚但很快又離婚的情況下。
男方要求退還彩禮該注意什么
哪些情況下彩禮不予返還
彩禮返還的比例是多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分期付款如何行使不安抗辯
2021-02-09動物傷人案件賠償如何根據過錯比例承擔
2020-11-24商標被部分駁回如何處理
2020-11-20如何辦理提前解除抵押合同
2021-03-03老公私自賣房,我該怎么辦
2021-01-08“住改非”房屋拆遷如何補償
2021-03-16贍養包括小孩嗎
2021-02-07房屋繼承協議什么時候生效
2020-11-13集資房交易受法律的保護嗎
2021-02-03外包的意義
2020-12-16無效保險合同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7未及時變更保險合同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0如何確定保險合同中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
2020-11-07承包合同糾紛算什么類型的案件
2020-11-22《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解讀
2020-11-08土地出讓金返還相關知識匯總
2021-02-13“以租代征”和土地流轉有何不同農戶要如何甄別
2021-03-202020年拆遷補償標準出爐,一平方補償多少
2021-02-07房屋拆遷補償,是“要錢”還是“要房”
2021-03-082020年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標準及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