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協議中的財產、子女撫養部分僅體現協議雙方的意志,婚姻登記機關對此不予審查或僅作浮淺之形式審查,故該部分未得國家公權力認可,當事人事后有異議甚至反悔的,仍應享有訴權,至于實體上能否勝訴則另當別論。所以,即使是在協議中已有過約定的財產,嗣后發生糾紛的,也應作為夫妻登記離婚后的財產糾紛,由人民法院進行審理。
在具體處理過程中:又會出現三種情形:漏分;反悔;非真實意志的協議
對于漏分財產比較容易處理,一般情況下當事人應當在協議離婚并發現有漏分財產事實后的兩年內提起民事訴訟。法院按照婚姻法的夫妻財產制度來處理就可以讓當事人得到比較公正、理想的結果。重點是反悔和非真實意志的離婚協議所引發的財產爭議,主要是指一方在脅迫、欺騙等情況下簽訂的離婚協議。
對于上述兩種情況,當事人需要在離婚后一年內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但是法院在審理后如果未發現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的,就會依法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所以當事人一旦簽訂離婚協議并辦理登記手續后,如果想改變離婚協議中有關財產分割的內容,就必須掌握對方脅迫、欺詐的證據,否則敗訴。
第二大類:訴訟離婚后財產糾紛的處理
從最高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中進行分析,在此規定中列有“夫妻登記離婚后財產糾紛”而無“夫妻判決離婚后財產糾紛”,此為何因?難道判決離婚后就沒有未審或漏審漏判之財產需要分割?當然不是。所以很明顯,最高法院這樣規定的目的在于:當事人對既判力所及的財產仍有爭議的,已無訴權,以維護判決的嚴肅性。就是說,如果在法院的生效法律文書(判決書、調解書、裁定書)中已經涉及的財產,當事人無論如何也不得就此再次向法院提起再次分割的要求。
如果法院在審理過程中,忽略了部分財產,或者因某種原因漏判、漏審了部分財產,該如何處理呢?應當分別不同情況作出不同的處理。
一、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占另一方財產的財產
我國婚姻法規定: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后,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二、離婚時是公有房屋或產權不充分,法院沒有作出處理,離婚后,一方取得產權而引發的爭議
對于這種問題,最高院司法解釋規定:“離婚時雙方對尚未取得所有權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權的房屋有爭議且協商不成的,人民法院不宜判決房屋所有權的歸屬,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判決由當事人使用。當事人就前款規定的房屋取得完全所有權后,有爭議的,可以另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如果雙方離婚時已經將現有房屋狀況向法院作出了陳述,日后取得產權后問題就比較容易解決。但是如果審理時當事人因種種原因而沒有向法院做出陳述,法院也沒有就此問題做出裁判,一旦日后一方當事人取得產權,又該如何應對呢?此問題現在出現較少,并且爭議較大,在尊重當事人財產權的情況下,基于公平原則,對此問題作出處理。
三、有部分當事人在離婚案件的審理過程中,已經對部分重大財產達成一致意見,出于節省訴訟費用的角度,雙方都會在法庭調查過程中故意隱瞞一些重大財產。
這種情況下,法院只能就已查明財產作出裁判,這就為當事人事后就未涉及財產發生爭議埋下伏筆。一旦一方不遵守所謂的協議,會給對方帶來無盡的煩惱。
解決對策:首先,在法院審理過程中不應當為了審理區區的訴訟費用而故意漏報部分財產。這種行為其實風險相當大,稍有不慎,往往會給對方以“離婚時隱藏、轉移財產”為由提起訴訟,其結果往往非常不利。
其次,如果真的是經濟緊張、為了節省訴訟費用,雙方庭外達成協議,應當采取書面協議的形式。即使對方在事后提起訴訟,此書面協議也可以對抗其訴訟請求。
現在有一些法院對在起訴后,審理過程中查明增加的財產往往不再收取訴訟費用。例如:南京市鼓樓區法院,在庭審筆錄中會作出記錄,但很少要求當事人補交訴訟費用。
婚姻法第四十七條規定: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占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后,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又對此有進一步規定,其第三十一條規定:當事人依據婚姻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訴訟時效為兩年,從當事人發現之次日起計算。
關于精神損害的規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二十八條對此條解釋為:
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損害賠償”,包括物質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涉及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
至于協議離婚后可否提起賠償要求,解釋(一)并未提及,但后來又出臺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其第二十七條規定:當事人在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手續后,以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但當事人在協議離婚時已經明確表示放棄該項請求,或者在辦理離婚登記手續一年后提出的,不予支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可以增加股東嗎
2021-02-27經濟糾紛會異地審理嗎
2021-03-25離婚時房屋拆遷怎么處理
2020-12-06房屋贈與合同用公證嗎
2021-03-24雇傭關系辭退需補償嗎
2021-02-18眾籌房和集資房有什么區別
2021-02-10房地產開發轉讓手續應該如何辦理
2020-11-13試用期不合格辭退入職體檢給報嗎
2021-02-24對于未約定補償金的競業禁止協議有效嗎
2021-03-23主體工程勞務部分是否可以分包
2021-01-20國企勞務外包是否違規
2021-01-05意外險如何報案
2021-02-28參保單位有什么義務
2020-11-15私家車投保的注意事項
2020-12-08租車公司的車沒有買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20交通肇事罪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7機動車出險如何合理獲得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7填寫理賠申請單時把姓名中間一個字寫錯了,保險公司會理陪嗎
2021-03-08貨車單方事故沒報警保險能賠嗎
2021-02-05法院將主動審查投保人是否具有保險利益嗎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