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遺產繼承的方式分為了遺囑繼承、法定繼承、代為繼承等五種方式。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其中的法定繼承。法定繼承是有繼承順序限制的,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的時候,第二順序繼承人是不能繼承遺產的。那么遺產繼承分割的順序究竟是如何的呢?以下是具體介紹。
法定繼承,是指按照法律直接規定的繼承人范圍、繼承順序和遺產分配原則等進行財產繼承的一種繼承制度。法定繼承是一個強制性規范,除被繼承人生前依法以遺囑的方式改變外,其他任何人均無法改變。
根據《繼承法》第27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有關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適用法定繼承:被繼承人生前未設立遺囑繼承或遺贈,也沒有遺贈扶養協議的;全部無效或部分無效遺囑所涉及的遺產;遺囑未處分的部分遺產;遺囑繼承人或受遺贈人放棄繼承或受遺贈;遺囑繼承人喪失繼承權;遺囑繼承人、受遺贈人先于遺囑人死亡的。
法定繼承人的范圍,依《繼承法》第10、12條的規定,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對公婆或岳父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喪偶兒媳與喪偶女婿。并按照以下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對公婆或岳父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喪偶兒媳與喪偶女婿,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其法定繼承人的繼承權即告成立。隸屬于第一順序的繼承人隨時可提出繼承遺產,亦可在遺產分割前明確表示放棄繼承權。未作明示放棄的,則視為默認其繼承權。當其他繼承人故意拖延,導致繼承權無法實現時,主張分割遺產的繼承人可向法院提出繼承遺產訴訟,其他繼承人均為被告。
在法定繼承當中是區分了第一順序繼承人與第二順序繼承人的,第一順序繼承人包括父母、子女、配偶。他們繼承遺產的份額是均等的,在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或第一順序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情況下,才會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本文由律霸小編為你整理編輯,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
關于父母遺產繼承的順序
再婚后遺產繼承順序
2017年最新遺產繼承分配比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如何分配責任與義務
2020-12-07公司股權變更后多久可再次變更
2021-01-31商業秘密的保護范圍
2021-01-26法院出的調解書無法執行怎么辦
2020-12-18不予執行執行異議是什么
2021-01-06商業銀行接管從什么時候開始
2021-02-18反擔保合同必須三方簽字嗎
2021-03-12集體土地的租賃期限是多久
2021-01-01夫妻離異后房產出售要交哪些稅
2020-12-03什么情況下勞務派遣單位不能與被派遣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04產品質量保險的保險范圍是什么
2021-01-16保險公司最多可以賠償的費用是多少
2020-12-18交通事故中有人員傷亡,保險公司什么時候能理賠
2021-03-22本案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1-03-20企業財產保險費用如何計算
2021-02-23機動車拒賠第三責任險可行嗎
2020-12-03車輛未相撞的交通事故造成損害,保險公司能不賠嗎
2020-12-19旅行社責任保險主要功能
2021-01-03土地出讓合同中會注明耕地嗎
2021-01-15農村集體土地流轉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