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輩們去世之后,后輩如果想順利繼承先輩們留下的遺產,就需要按照規定辦理一些相關的手續,繼承人證明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那么,辦理繼承人證明要收費嗎?下面就和律霸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什么是繼承公證
繼承公證,是指公證機構根據法律的規定和繼承人的申請,依法證明繼承人的繼承行為真實性、合法性,確認繼承人的繼承權的活動。
根據現行政策,依法繼承土地、房屋權屬的,不征收個稅、契稅,只征收計稅價格萬分之五的印花稅。不過,辦理“繼承公證”需要繳納一筆費用。
二、繼承人證明公證費用
目前實行的房產繼承、贈與和遺贈公證費是統一的,即受益額在20萬元以內部分,按2%計收;20萬元至50萬元部分,按1.5%計收;50萬元至 100萬元部分,按1%計收;100萬元以上部分,按0.5%計收;最低收取200元。即100萬元的房產,公證費為20萬元×2%+30萬元 ×1.5%+50萬元 ×1%=1.35萬元。目前市區普通住宅在公證時,一般按最低4000元/平方米計算價格。
三、申請繼承人證明要提交的材料
1、申請人身份證件
現住國內自然人提供:(1)身份證;(2)戶口簿。
現住境外自然人提供:(1)護照(有效簽證勿漏)或臺胞證或港澳身份證和通行證或其他境外居住證件;(2)原戶口簿或國內注銷戶口證明;(3)身份證(若有)。
2、所有繼承人(包括父母、配偶、子女;如繼承人為第二順序的還應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的身份證件(證件要求如1)。
3、死者的死亡證明和注銷戶口證明(死亡證明應由縣級以上醫院或死者生前戶籍所在區的衛生防疫站/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安分局出具)。
4、如繼承人中有人死亡的,也應提供已故繼承人的死亡證明和注銷戶口證明(證件要求如3)。
5、被繼承人的婚姻狀況證明:
結婚證。
如離婚的,提供(1)民政局登記的《離婚證》和離婚協議書或(2)法院《民事調解書》或(3)法院《民事判決書》和生效證明書。
如未婚的,提供未婚證明。
如未再婚的,須提供未再婚證明及以前婚姻狀況終止的證明。
6、被繼承人的子女的出生證/獨生子女證。
7、被繼承人的親屬關系證明(由被繼承人人事檔案保管部門填寫)。
8、所有繼承人與死者間的親屬關系證明 (如單位證明、戶籍證明、結婚證、獨生子女證)。
9、死者的財產憑證(如:房地產權證,、銀行存款憑證,、股權證明,、股票清單、機動車登記證書、保險合同及理賠證明等)。
注意事項:1、 死者生前有遺囑的,應提供遺囑原件,與他人過訂立遺贈扶養協議的,也必須提供。
2、 放棄繼承的,應由本人持有效身份證件(證件要求如1)親自來公證處作放棄繼承聲明或在所在地公證處辦理放棄繼承權聲明書公證。
四、申請繼承人證明的流程
1、到多媒體領號機上領取編號,承辦的公證員會根據編號依次為你辦理。
2、根據你的申請要求,用鋼筆填寫相應的《公證申請表》。本處公證員會告訴你應當提交哪些證明材料以及照片。
3、如果所有的證明材料齊全了,你就可以將證明材料及有關申請表格交給承辦公證員,由承辦公證員予以受理。
4、承辦公證員在對你填寫的《公證申請表》和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核后,會給你出具一份《受理通知單》,你憑《受理通知單》進行有關立案、編號、付費、復印證明材料等事項。請別遺忘你的公證費發票。
5、在規定的時間內,你即可攜帶好本人的身份證明和公證費發票,到本處領取辦理完畢的公證書。
繼承人證明要收費嗎?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都知道辦理繼承人證明是要收費的,而且是根據受益的比率來收的。根據受益金額的不同,采取分級計算的方式,越往上,比率會有所下降。而且我們還了解到了辦理繼承人證明的流程與要提交的材料,只是由于地區的不同可能會有一些差別,在辦理時為了能夠順利辦好,最好先咨詢相關的工作人員。
繼承人順序和比例是怎樣的
何為合法第一繼承人,包括哪些人
第一繼承人的含義是什么,法定繼承遺產如何分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份有限公司股東的主要權利有哪些
2021-02-19違法多長時間不追究
2020-11-23未經工傷認定能否申請賠償
2021-03-06審議中的民法典跟原來的婚姻法比,修改了哪些
2021-03-17死刑冤假錯案如何賠償
2020-12-08母親的欠條以子女的名義起訴可以嗎
2020-12-172020新婚姻法有什么改變
2021-03-19工傷能要求賠償贍養費嗎
2020-11-08離婚調解無效何時判
2020-12-12委托協議如何終止
2020-11-21應該如何挑選房屋中介
2020-11-26未取得預售許可時簽訂的協議有效嗎
2020-12-13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職工可要求經濟賠償金
2021-02-17勞務派遣用工是否有探親假
2020-11-14離婚如何分割人壽保險金
2020-11-16人壽保險傷殘賠償標準
2020-11-18保險經紀人的條件資格有哪些
2021-02-23狀元紅兩全保險
2021-02-11保險合同有哪些法律特征
2021-01-04交強險責任限額是如何確定的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