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法》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從1953年第一部《選舉法》開始,我國的選舉法律制度對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進行規范。半個多世紀以來,《選舉法》歷經多次修改,人大代表的選舉制度逐步得到發展,規范化程度逐步提高。
選舉制度是民主政治的支柱,選舉權是公民政治權利的基礎。我國目前的選舉法律不涵蓋國家機關領導人的選舉,也不包括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選舉,前者主要由政府組織法(如國務院組織法、地方政府組織法)規定,后者由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調整。因此,我國目前還缺乏規范各種不同類型選舉的統一的選舉法。
現行《選舉法》的核心是規范人大代表的選舉,對《選舉法》的回顧介紹也將以人大代表的選舉制度為核心。
1953年:第一部《選舉法》
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此次制定通過《選舉法》,是在普選產生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以前。在普選產生正式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之前,由政協會議代行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職權,地方人民代表會議代行地方國家權力機關職權,政協會議和地方人民代表會議由邀請、推選、協商等方式產生的人士組成。
實行普選的方式產生基層人大代表、召開正式的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的提議,始于1952年底。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決定于1953年召開普選產生的鄉、縣、省(市)各級人大,并在此基礎上接著召開全國人大;同時決議成立選舉法起草委員會,進行選舉法起草事宜。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會議通過了《選舉法》,確認了建國初期選舉制度的基本原則,為在全國范圍內實行普選、逐級召開地方各級人大和全國人大提供了法律基礎。
第一部《選舉法》規定的選舉基本原則和重要內容如下:
1、選舉權的普遍性。如《選舉法》第一條規定各級人大代表“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選方法產生之”。第四、五條規定,除依法尚未改變成份的地主階級分子、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反革命分子、其他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者、精神病患者之外,年滿十八周歲之中國公民,不分民族和種族、性別、職業、社會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和居住期限,均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婦女有與男子同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選舉權的平等性。1953年《選舉法》體現“投票權平等”,如第四十三條規定,每一選民只得進行一次登記;第六條規定,每一選民只有一個投票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先予執行申請多久回復
2021-01-28訴訟費是破產債權嗎
2021-02-28人身傷亡的交通肇事如何處理
2021-01-07交通事故賠償標準依據是什么
2021-01-02最新勞動合同范本格式范本
2021-03-08指定管轄的裁定要送達當事人嗎
2020-12-17民事調解不成怎么辦
2020-11-16空置房物業費70%的規定是什么
2021-03-11小區樓頂使用權歸屬誰
2021-03-16股票如何繼承
2020-11-26合同生效前要約可不可以撤回
2020-12-17委托擔保合同可以單方面解除嗎
2021-02-22用人單位調崗降薪合法嗎,怎么樣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020-12-29投保壽險時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壽險的保險金如何給付
2021-02-11保險合同怎樣生效?
2020-12-13高血壓跌倒死亡是意外嗎可以找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3-01公眾責任險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06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可直接向保險公司求償
2020-12-05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應承擔被保險人的連帶責任嗎
2021-02-13車險在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不理賠是合法的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