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發生了繼承糾紛,可以通過如下途徑加以解決:
1.自行協商
繼承糾紛發生后,相關當事人可以在完全自愿的基礎上,通過互諒互讓,就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協商達成一個各繼承人都愿接受的協議,然后按協議分割遺產。協商雖然是在產生糾紛的當事人雙方之間進行,但也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1)平等自愿原則。協商不是法定的解決民事糾紛的必經程序,所以,必須在雙方當事人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能適用這種方式.再者,協商后達成的協議也必須是在雙方當事人都自愿的基礎上達成。
(2)合法原則。分清是非是協商解決的前提,衡量是非的標準是繼承方面的法律、政策的規定。經協商達成的協議本身也要合法,否則無效。值得注意的是,當事人在協商處理繼承糾紛時,可以放棄自己的權利,對此不能按違法對待。
(3)不損害國家、社會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原則。當事人不得為達成協議,為了各自的利益而損害國家和社會的利益,或者侵害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否則,這種協商便失去了公正性和合理性,因此,也不受法律保護。
以協商方式處理遺產糾紛有利于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團結,由協商解決完全基于有關當事人的自愿行為,因此處理后不會傷害彼此之間的親情,也有利于糾紛的迅速、徹底解決。由于以協商方式處理遺產糾紛,不需經過別人的調解,更無須訴諸法院,節省了當事人的人力、財力和時間。同時,由于協議是當事人自行協商達成的,因而能夠使糾紛得到徹底解決。
2.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群眾性組織。在發生繼承糾紛后,如有關當事人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以繼承法為依據,通過說服教育的方法來調解糾紛,促使當事人在自覺自愿的基礎上,互相諒解,互相讓步,達成協議。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協議達成以后,各當事人都應當自覺遵守和履行。
3.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繼承糾紛發生后,經協商不成時,可以不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經過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不成協議的,任何一方也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應當注意的是,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3條的規定,繼承糾紛不能仲裁。因此,有關當事人之間因繼承發生糾紛后,不能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遺產糾紛在現實生活之中還是比較常見的,主要是由于各位遺產的繼承人,都想獲得多一點遺產的繼承權。對于不能斜疝處置遺產的情形,那么就可以由任何一個繼承人,書寫民事訴狀之后,向當地的人民法院起訴,請求法院處理此遺產繼承糾紛案件。
第二順序繼承人有哪些特殊規定
房屋繼承遺囑怎么寫
農村宅基地繼承糾紛怎么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機關行政復議范圍
2021-02-12辦口罩廠需要哪些資質
2021-02-03公司被收購原資產如何處理
2020-12-06非法儲存煙花爆竹治安處罰標準是什么
2021-02-23取保候審的最新法律規定
2021-02-27案件到檢察院多久會傳喚
2021-01-24領養孩子長大了可以斷絕關系嗎
2020-12-25雇傭關系能認定工傷嗎
2021-01-31顧客在商場因地面有水而摔倒受傷,商場是否應該承擔賠償責任?
2021-02-21試用期內降薪調崗合法嗎
2021-02-05在校學生實習期間受傷是否算工傷
2020-12-04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仲裁時效是否中止
2021-03-11新型人身保險產品謀求發展的對策
2021-02-28法律規定公司要為員工購買的保險有哪些
2020-12-31第三者責任保險的成立要件
2021-02-17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七十四條
2021-02-19保險代理人能為客戶提供的服務有哪些
2021-02-16淺析保險受益權
2021-03-12河道整治拆遷補償安置方案是由誰制定
2021-01-02公租房拆遷:有戶口就有拆遷補償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