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撫養人在我國大致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未成年人,一種是喪失勞動力需要靠撫養的人,那么在我國被撫養人到底是如何規定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稱為被撫養人,下面就讓律霸的編輯為您介紹一下被撫養人范圍如何界定的吧。
最高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二十八條規定:被扶養人生活費(以下簡稱扶養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準計算。
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18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被扶養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撫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被扶養人還有其他扶養人的,賠償義務人只賠償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的部分,被扶養人有數人的。年賠償總額累計不超過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額。它包括被扶養人范圍和生活費的計算兩項內容,在司法實踐中存在不同認識,筆者就司法實踐中經常遇到的問題,談一下自己粗淺的認識。
根據上述司法解釋的規定,可以把被扶養人分為以下幾類:
1、受害人應當承擔撫養義務的未成年人。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繼子女。
2、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
3、受害人的父母。
對前兩項很少爭議,對受害人的父母年齡超過60歲,作為被扶養人,是沒有爭議的,但對于中年的父母作為被扶養人存在很大爭議,是許多案件爭議的焦點,也是當事人纏訴的一個原因。
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狀決定了新婚姻法仍采用傳統家庭養老的模式,而非社會養老。
婚姻法規定家庭養老模式主要有三種情況:
1、法定扶養義務,包括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父母對子女的撫養義務。是法律規定的必須履行的義務,不允許附加任何條件,否則將面臨民事責任甚至刑事責任。
2、或然義務,即夫妻間有相互扶養的義務,在需要時產生。
3、附條件義務,即對父母死亡或無力撫養的未成年人,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撫養義務;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弟、妹有扶養義務;對子女死亡或無力贍養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有贍養義務。
對于或然義務和附條件義務,堅持以喪失勞動能力又無生活來源作為界定是否為被撫養人的先決條件,符合婚姻法的立法精神,是無可爭議。對于負有法定扶養義務的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是否必須以喪失勞動能力和無生活來源為先決條件呢?對因病、年老(60歲)或其他原因導致喪失勞動能力的父母,當然沒有爭議。
但對于身體健康狀況正常的中年父母,而堅持以喪失勞動能力和無生活來源為先決條件,筆者有不同意見:
1、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人一定會因年齡大而喪失勞動能力,需要子女贍養,雖然這仍歸屬期待利益的范疇,但這種期待利益是必然發生的,更像銀行存款,支付是不可避免的。
2、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撫養(扶養)和贍養,在現實生活中是相互交織、同時發生的。在子女未成年時,主要表現為父母對子女的撫養;子女成年之后與父母形成相互扶養關系。
子女幫助父母勞動,盡一定的贍養義務。父母在能力所及參加勞動,并以自己的社會經驗和知識(特別是知識分子),給子女以幫助,相互扶助;父母年老體弱,或因病及其他原因喪失勞動能力時,則主要表現為子女對父母的贍養。子女成年之后父母喪失勞動能力之前的這段時間,這種撫養(扶養)和贍養是一個彼此存在、此消彼長、相互轉換的過程,單就贍養而言,它是一個逐步增加直至完全需要的過程,不可能制定一個標準來劃分需不需要贍養。人為以某個年齡來確定父母需要贍養,既不科學也不具有合理性。
試想,對于身體健康狀況正常的男性,如果以工人退休的年齡(55歲)來確定需要子女贍養,當他54歲時其子女因侵權行為遭受人身傷害,法院就判決不支持扶養費的請求,不論是從合理性或是合法性的角度,都是讓人難以接受的。
3、從合法性的角度考慮,對侵權行為的賠償原則通說是損失填平原則。
我國民法通則第119條規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死亡的,應賠償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亦沒有規定必須是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完全需要贍養。既然贍養是一個逐步增加直至完全需要的過程,那么人為確定一個年齡來界定需不需要贍養、賠與不賠贍養費,是違背賠償損失填平原則和民法通則規定的。綜上所述,受害人的父母應當界定為被扶養人,而不應以年齡來劃分是與不是。
通過上述的介紹大家應該知道什么是被撫養人了吧,關于被撫養范圍的界定,小編就為大家闡述到這里,如果大家對于被撫養人還有疑問,小編在上面沒有提及到的內容,歡迎大家詳情咨詢我們律霸的在線律師們,他們會為你們解答例如被撫養人權利,被撫養人義務等一系列法律問題。
關于被撫養人生活費的起算時間?
被撫養人的生活費從何時計算
關于被撫養人生活費的計算標準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林立德律師,法學學士,執業于海南省大型綜合性律師事務所---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具有多年豐富的法律實務經驗。始終認為律師維護的不是公平正義,而是當事人的切身利益。專注于刑事辯護、建筑工程、合同糾紛、婚姻家庭、勞動糾紛、債權債務糾紛等領域。執業以來成功辦理多起刑事案件、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非訴案件,兼任海口鑫偉昌貿易公司、海南省財政廳等公司及政府部門的常年法律顧問。扎實的法律功底、清晰的辦案思路和一絲不茍的辦案態度為業內和當事人一致認可。
法律顧問審合同需要注意哪些
2021-01-20交通事故庭外調解流程有哪些
2021-02-12如何為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
2020-11-22合同違約賠償標準最高是多少
2021-01-30中止探望權如何行使
2020-12-06因企業自主進行改制發生爭議法院是否受理
2021-02-07最高法立案必須要身份證號碼嗎
2021-01-09孕婦超市摔倒應如何處理,孕婦超市摔倒如何認定責任
2021-03-05老人超市摔倒應該誰負責
2021-03-24購買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1-02-08如何兌現投保人與保險人對保險合同的履行職責
2020-12-27簽訂保險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2-03人身保險的作用是什么
2020-12-23學生住院保險理賠嗎
2020-12-23申請人身保險理賠所需資料有哪些
2020-11-27巨額保單引出特大騙保案
2021-01-24關于保險欺詐的載體是如何的
2021-02-03非經營性土地出讓交出讓金嗎
2021-02-01土地出讓合同可以公開查詢嗎
2020-11-16個人土地轉讓協議書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