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地同案不同判
今年1月25日,《人民法院報》同時刊載了市二中院和海淀法院審理的兩件同類個案,同樣是在北京,同樣是一方婚前購買的按揭房,但判決結果卻完全不同。這令**岳成律師事務所楊*林律師及其助理羅-敏感到疑惑。楊律師說,“兩個案子的定性結果竟然是相反的。那么,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該如何得到保障?”
在楊律師代理的同類案件中,同樣存在著這樣同案不同判的情況:
案件1婚前按揭房是個人財產
馬先生于2003年7月與李女士辦理了結婚登記。因為李女士是北京戶口,符合相關條件,因此她在結婚前3個月以個人名義購買了一套經濟適用房,支付了20%的首付款后,向銀行辦理了按揭貸款。婚后的“月供”幾乎都是馬先生拿自己工資收入支付的。
2007年9月夫妻倆拿到了房屋產權證,但是2008年5月李女士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要求離婚并確認該套房產為自己的婚前個人財產。
法院將該套房屋認定為李女士婚前個人財產,只將婚后還貸部分的一半即10萬元,判決由李女士負責歸還給馬先生。
案件2婚前按揭房是共同財產
彭先生婚前以個人名義購買了北京市朝陽區某小區一套房屋,支付了40%首付款,余下房款辦理了個人房屋按揭貸款。婚后,彭先生取得了該房屋所有權證書,夫妻倆以雙方勞動收入償還房屋貸款和負擔家庭生活支出。后來由于雙方性格不合到法院起訴離婚。彭先生認為該房屋是其婚前個人財產,與妻子無關。
法院將該房屋判歸女方所有,在扣除彭某的婚前個人首付后,按房屋的市場價值補償給彭先生一半。
原因
適用不同法律斷案
楊*林律師說,法院對上述兩起案情幾乎相同的案件,一個適用《合同法》,認為簽訂合同后取得全部債權,物權為自然轉化,不動產物權登記僅為行政手段而已;另一個則適用《婚姻法》和《物權法》的規定,認定不動產物權的產生應以登記為生效要件,婚后取得的物權理應為夫妻共同財產,從而作出了兩份完全不同的判決。
爭議
法律圈存在3種觀點
觀點1婚前按揭購房是一方個人財產
婚前按揭購房是一方的個人財產,婚后配偶一方參與清償貸款,并不改變該房屋為個人財產的性質。
離婚時尚未歸還的貸款為一方的個人債務,對夫妻共同財產還貸部分,返還一半給配偶一方。
觀點2婚前按揭購房是夫妻共同財產
夫妻一方婚前以個人名義辦理房貸,且用個人財產支付首期房款,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如果婚后取得房屋所有權的,無論登記于一方還是雙方名下,均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對于一方婚前支付的首期付款,由另一方返還一半;尚欠的貸款,作為夫妻共同債務,由雙方返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賠償糾紛
2020-11-24公司解散如何追繳未繳出資
2020-11-21解約定金與違約金的區別
2020-11-24家庭暴力是怎樣構成的,及救助措施有哪些
2021-02-11第二順位繼承人能領到撫恤金嗎
2020-12-30保證擔保協議范本
2020-12-16購房還貸有哪些小技巧
2021-01-06誰能申請訴前停止侵犯知識產權行為
2020-11-26個人互換住房是否繳納土地增值稅
2020-11-28勞動爭議案件的舉證是如何的
2021-02-10保險合同的全面履行原則是什么
2021-01-21人身保險有怎樣的特征
2021-03-23出境旅游意外保險怎么報銷
2021-01-26保險合同生效的要件是什么
2020-12-12保險公司懷疑騙保不理賠怎么辦
2020-12-10司法鑒定保險傷殘標準等級是如何劃分的
2020-12-15合理期待原則在保險合同中如何運用
2021-03-05如何進行國有土地出讓,國有土地轉讓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16土地出讓費怎么記賬
2020-12-15劃撥土地轉讓手續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