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辦理意定監護的方式是什么?
在老人尚具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時,可以自主選定監護人,選定的監護人不一定是子女,也可以是其他有民事行為能力并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組織。
選定好監護人后,監護人和被監護人簽訂意定監護協議,為了防止以后發生糾紛,楊律師建議可以去公證處進行公證。“簽訂意定監護協議后,等老人喪失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后,監護人可以代理處置被監護人的財產,這可能會引發一定糾紛,所以建議做好相關公證。
當被監護人喪失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之后,協議將正式生效,監護人可以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1、在被監護人尚具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時,自主選定監護人;
2、監護人和被監護人簽訂意定監護協議;
3、雙方去公證機關辦理公證;
4、被監護人喪失完全或部分民事行為能力之后,協議正式生效;
5、監護人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二、法定監護人順序是怎樣的?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父母對子女享有親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
法定監護人的順序有順序在前者優先于在后者擔任監護人的效力。但法定順序可以依監護人的協議而改變,前一順序監護人無監護能力或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權從后一順序中擇優確定監護人。
綜上所述,有些老人在自己神志清醒的時候,可以去通過辦理意向監護的方式,給自己確定一個合適的監護人。選好人選,雙方達成協議后,通過公證處做出公證,這樣,意定監護就算辦理好,協議生效的情況就是被監護人喪失民事能力。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什么是監護權,監護權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證法實施條例有哪些
2021-01-14駕車被巨石砸中交強險賠嗎
2020-12-07行政處罰多長時間有滯納金
2020-11-21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理解與應用
2021-01-03交通事故賠償有哪些費用
2020-11-17殘障人士繼承房產是否需要監護人
2021-01-20胎兒親子鑒定的方法及效力是什么
2021-03-26老人如何確認監護人
2021-03-20事實婚姻如何起訴離婚
2021-03-10違法建筑買賣合同可否應予受理
2021-03-03駁回起訴該怎么辦
2021-03-21年假是按工齡算還是按入職日算
2021-03-06申請在家辦公工資怎么算
2021-02-24意外險國家規定最高賠付多少
2021-01-01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3-19貨物運輸保險合同過期后貨物被盜能否獲得賠償
2021-03-10二手車買賣遭遇保險“真空地帶”
2021-01-25“過期”理賠訴訟如何判
2021-01-26保險公司的訴訟主體是什么
2021-03-17車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