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監護人民法總則意定指的是什么?
1、意定監護是指被監護人在有意思能力時為自己選任監護人,并將自己的人身照顧和財產管理等事宜委托給監護人,待自己喪失意思能力后,由監護人按照被監護人的意愿處理生活照管、醫療救治、財產管理、維權訴訟和死亡喪葬等監護事宜的制度。
2、《民法總則》第三十三條: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3、《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十六條: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自己關系密切、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個人、組織中協商確定自己的監護人。監護人在老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依法承擔監護責任。老年人未事先確定監護人的,其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確定監護人。
二、意定監護辦理流程
1、在被監護人尚具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時,自主選定監護人;
2、監護人和被監護人簽訂意定監護協議;
3、雙方去公證機關辦理公證;
4、被監護人喪失完全或部分民事行為能力之后,協議正式生效;
5、監護人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權益的保障問題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面前,如何保障老年人享受到更加有尊嚴、有溫度的晚年生活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命題。在此背景下,成都公證處公證人積極思考,認為通過辦理意定監護公證的方式將老年人的個人意愿固定下來,確定自己信任的人擔任監護人,將能更好地保護其人身、財產等方面的權益。
《民法總則》第三十三條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 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綜合上面所說的,意定監護與其它監護的條款完全相反,這個是由被監護人來親自選定,但前提也是必須要慎得對方的同意,才能進行合法的實施這個權利,所以,在處理的時候就一定要協商好,監護人一旦答應了就必須要履行自己的責任,保障他人的權益。
受委托監護人責任如何承擔?
法定監護人更改的方式有什么?
委托監護人證明怎么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鑒定是否在醫療期內
2021-02-02婚內債務公證怎么做
2020-11-23反擔保有哪幾種方式
2021-03-14酒后駕車如何處罰
2021-03-02離婚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28高速公路上發生交通事故,當事人應該怎么處理
2021-03-03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否存在未遂狀態
2020-12-29雇傭關系因疾病死亡怎么辦
2021-01-14什么是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法
2021-01-07勞務合同中途中止需要補償嗎
2020-11-23離職檢查電腦合法嗎
2020-11-24用人單位使用已經辭職的員工參與拍攝的宣傳視頻,是否侵犯個人肖像權
2021-01-30平安意外險報銷時要準備什么材料
2020-11-13產品責任險與公眾責任保險的比較
2021-02-20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有哪些風險
2021-01-24保險合同是如何構成的
2020-12-10可以取消外資保險公司高管終身在中國任職資格的情形
2020-12-12快速理賠需要帶什么,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6用人單位欠繳保險如何維權
2021-03-23公租房的拆遷補償金額是怎么計算的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