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的監護人通常是指其父母,包括親身父母與養父母,這是法定的監護人。但是在一些情況下,可能父母不能作為子女的監護人,此時就需要指定監護人。那么作為子女的監護人有哪些條件?而監護人的監護職責又有哪些?律霸小編為您解答。
一、作為子女的監護人有哪些條件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由于監護人具有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財產的責任,包括管理、使用,甚至于處分,因此監護人的確定往往還會產生紛爭。我國《民法通則》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監護人進行了規定,但對其他原因造成了公民成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他們的監護人的選任或確定卻沒有明確規定。
擔任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的,一般是其親屬,包括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兄弟姐妹等,也包括其他親屬和朋友。如果以上人員都沒有,則由單位或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監護人的選任一般依照法律規定的順序進行確定。《民法通則》規定的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如果大家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則由單位或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不服該指定的,可由人民法院裁決。
二、監護人的監護職責有哪些
1、保護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人身。監護人擔負有維護未成年人的人身健康和安全,保護他們的姓名權、榮譽權的責任,同時,還擔負有排除來自于各方面的對未成年人的人身權利實施侵害的義務。監護人也負有對未成年人進行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培養和教育的職責。
2、管理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財產。監護人于監護職責范圍內管理好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財產,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的財產權益。監護人應制止和排除他人侵犯未成年人財產權益的行為,并依法否定未成年人所為的與其行為能力不相適應的處分財產的民事行為,并對不當得利人進行追索,以保護未成年人的財產權益。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財產為處分行為時,必須遵循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否則,監護人不得為未成年人的財產處理行為。
由于監護人具有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財產的責任,包括管理、使用,甚至于處分,因此監護人的確定往往還會產生紛爭。如果您遇到類似的問題,我們建議您向律霸網站的專業律師咨詢,從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如何確定法定監護人
離婚后如何提起變更監護人申請
監護人的法定職責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新農村建設,不愿意拆遷的該怎么處理
2020-12-01預售合同沒訂立是否適用定金罰則
2021-02-21法律援助都援助哪些對象
2021-01-19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有哪些范圍
2020-12-15商業承兌背書人有追索權嗎
2021-02-02強制執行申請書
2021-02-16訴訟離婚需要收集哪些證據,離婚時需要提供哪些證據
2021-02-08一審法院違反級別管轄審理是否有效
2021-02-21工傷申請財產保全有必要嗎
2021-02-25擔保合同無效后責任怎么承分擔
2021-02-24雇主騷擾保姆要負法律責任嗎
2021-02-07虛假考勤是否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30怎樣界定外出務工人員
2021-03-13如何計算加班
2021-01-03解讀《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新亮點
2021-03-17勞動爭議一審結束仲裁還有效力嗎
2021-02-10運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
2020-11-11買了自燃損失險,車輛著火了,就一定能得到賠償..
2021-02-20快速理賠保險定損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28游客要投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嗎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