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為保護未成年人及精神病人等相關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被限制行為能力的人而設立了監護人,法律賦予了監護人監護的權利及義務,那么監護人進行監護內容包括哪些?監護人在什么情況下會被取消資格?律霸小編將在下文中為您一一介紹。
一、監護的內容包括哪些?
監護是指依照法律規定,對未成年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法律制度。其目的是為了保護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的一切合法權利,保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
二、什么情況下取消監護資格?
1、性侵害、出賣、遺棄、虐待、暴力傷害未成年人,嚴重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2、將未成年人置于無人監管和照看的狀態,導致未成年人面臨死亡或者嚴重傷害危險,經教育不改的;
3、拒不履行監護職責長達六個月以上,導致未成年人流離失所或者生活無著的;
4、有吸毒、賭博、長期酗酒等惡習無法正確履行監護職責或者因服刑等原因無法履行監護職責,且拒絕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給他人,致使未成年人處于困境或者危險狀態的;
5、脅迫、誘騙、利用未成年人乞討,經公安機關和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等部門三次以上批評教育拒不改正,嚴重影響未成年人正常生活和學習的;
6、教唆、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違法犯罪行為,情節惡劣的;
7、有其他嚴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行為的。
三、法定監護人的范圍是怎樣的
監護是對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設定專人保護其利益,監督其行為,并且管理其財產的法律制度。
法定監護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監護人范圍和順序的監護。法定監護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擔任。民法通則第16條第1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父母對子女享有親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
法定監護人的順序有順序在前者優先于在后者擔任監護人的效力。但法定順序可以依監護人的協議而改變,前一順序監護人無監護能力或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權從后一順序中擇優確定監護人。
需要注意,法律規定的被監護人包括了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而對監護人也是作出了范圍限制的,具體的內容,小編已經在上文中進行了闡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你還需要了解更多關于監護權的相關內容,不妨到我們律霸網站的相關欄目進行深入了解。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怎么辦?
監護權相關法律規定有哪些
哪些情況可以變更監護權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男方主動提離婚有什么后果
2021-01-05律師解析《汕頭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規程》
2021-02-12繼承權喪失的情形有哪些
2021-03-07貸款合同簽了沒有下款合同生效嗎
2020-12-19哪些遺產可以繼承,范圍有哪些
2021-03-03房屋中介合同違約金
2021-02-27開發商違反銷售廣告承諾該怎么做
2020-12-15合同中免責條款無效有哪些情形
2021-01-19人身保險不是一買就保 一起保險理賠案的教訓
2021-01-01領失業金還在工作合法嗎
2021-01-21外資保險公司可以經營大型商業風險業務嗎
2021-01-29訂立保險合同主體的要求
2021-02-11發生車禍后保險都賠哪些費用
2020-12-05養老保險辦理所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2021-03-22什么是保險合同的定義
2021-01-14批準設立的保險公司登記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2-25保險欺詐是什么意思呢
2021-03-03實習期上高速保險拒賠合法嗎
2021-02-22保險合同的特約條款包括哪些
2021-01-31關于自燃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