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中有關監護人和被監護人的相關規定是比較嚴格的,監護人是不能隨意處置被監護人的財產的,那么關于被監護人的遺產問題,其規定是否跟普通財產一樣呢,民法中監護人依照被監護人意愿處置遺產有效嗎,小編針對這一問題談了談自己的看法。
1.有,但是是附條件的處置權。只能是為了被監護人的利益更處分財產,這種行為才有效。其他情況下不得擅自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監護人對被監護人的財產權益處理,該法第12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依法承擔責任。”
2未成年人的財產權益一般是不會受到損失的,作為監護人一般也無責任可擔。
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8條第1款后段規定:“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未成年人保護法》和《民法通則》既然都規定了監護人實施此種行為的法律后果,這說明,并非所有的非為未成年人的利益而處分其財產的行為都當然無效。
父母作為法定監護人在行使監護權對自已未成年的子女盡監護義務時,同樣應受此條規定的約束,即非為子女的利益,不得處分其財產,否則無效。
4《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12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依法承擔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8條亦規定:“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財產。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5從這些法條之規定看,當未成年人的監護人非為被監護人利益而處分其財產給其造成損失時,作為監護人要承擔賠償責任。
綜上所述,監護人依照被監護人意愿處置遺產有效嗎,針對這一問題,小編認為并不能一概而論,關鍵還是要看被監護的人是否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是不是自由意志表達,如果不是的話,答案當然就不得而知了。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試用期多長有法可依
2021-02-01交通事故律師費怎么算
2021-01-05一時疏忽將人撞死的,會被判死刑嗎
2021-02-25婚前財產婚后買房算個人財產嗎
2020-11-22訂立勞動合同程序怎么規定
2020-11-28啥時候能放棄遺產繼承權
2021-03-14個人產權的住房能否被強制拆遷
2021-01-16雇傭關系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27哪些人適合購買意外保險
2020-11-22航班取消怎么賠償
2021-03-13貨物運輸保險糾紛案例
2021-03-17拼車族應該如何購買車險
2021-01-10單方交通肇事為什么理賠難
2021-01-11喝醉酒致傷亡不算工傷嗎
2020-11-28拍賣的房子有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0-12-17住改非拆遷停產停業損失怎么補償
2021-02-20有農村戶口,無宅基地拆遷補償嗎
2020-11-11拆遷出嫁女戶口還在本村如何安排
2020-11-11國有土地使用證地皮拆遷怎樣補償
2021-02-02公租房拆遷后如何分配以及相關問題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