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監護職責包括法定監護,法定監護,從名稱上就可以看出是法律所規定的監護職責,有時候會進行監護公證。很多人都想要知道監護人是不是可以變更,也就是說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可以公證變更監護人嗎?那么,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相關的知識。
一、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可以公證變更監護人嗎?
法定監護權,是法律規定的,不得自行變更;但要注意,離婚后不直接撫養的人,仍然享有監護權,他只是不直接撫養而已,并不是沒有監護權了。 監護公證是指公證機構依法證明當事人享有監護權的事實或當事人之間簽訂的監護協議真實、合法的活動。有些情況下,特別是在涉外交往中,監護人為履行監護職責首先要證明自己享有監護權,在這種情況下,公證處可以為當事人辦理監護公證。 監護公證由當事人住所地的公證處管轄,監護協議公證也可由協議簽訂地的公證處管轄。當事人應當親自向有管轄權的公證處提出申請,不得委托他人代理。 監護協議不得含有強制未成年人接受宗教訓練等有礙被監護人成長的內容,對不符合我國憲法和有關政策規定的監護協議,公證處不能給予公證。
二、監護人的法定義務
(一)、保護被人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被監護人出于民事行為能力的限制,不具備全面充分的自我保護能力,相對容易遭受到來自外界的的侵擾和損害。對此,監護人有權利和職責予以保護。
(二)、管理被監護人的財產,監護人可以依法合理利用和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
(三)、代理進行民事活動和民事訴訟活動,根據《民法通則》第14條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監護人所代理進行的活動領域不限,較多地表現為諸如買賣、租賃、借貸等財產性質的活動,也可涉及一些人身性質的民事活動。
(四)、教育和照顧被監護人,監護人應當盡到教育和照顧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職責,使其獲得身心健康和生活的安定。
(五)、對被監護人給他人造成的損害承擔民事責任,《民法通則》第133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監護人如果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利益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監護包括法定監護,法定監護法律規定,因此它是不能夠隨意進行變更的。而我國的公證監護只是確認監護的一種加固形式。想了解更多可以去律師事務所詳細詢問。
什么是監護權,監護權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三級戊等醫療事故應賠償多少錢
2021-03-10勞動法試用期辭退工資結算怎么算
2021-02-24成立公司是否需要實繳出資
2020-12-28留置時間一般不得超過幾個月
2021-03-18辦理船舶抵押登記應提交哪些材料
2021-03-18是否可以申請強制探望子女
2021-01-23違反醫療服務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02合同法律風險識別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19醉駕撞車不賠償怎么辦
2021-02-21雙方在什么條件下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28工會會員享有哪些權利
2021-03-19手寫無勞動關系模板是怎樣的,手寫是否有效
2021-03-03勞務派遣職業病如何認定
2021-01-25小貨駕駛證實習期能扣分嗎
2021-01-21再審適用勞動糾紛嗎
2021-01-13再保險公司可以經營什么業務
2021-02-25淺析保險人在保險合同中欺詐行為的認定與救濟
2020-11-17投保人因不明白保險合同簽錯了怎么辦
2020-11-26購買保險后進行理賠需要準備哪些
2021-02-10保險到期數小時后投保車輛發生火災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