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當我們成年以后,需要擔負的責任和義務是有很多的,比如從小我們被父母撫養長大,當父母變老以后,我們需要對他們進行撫養,其實國家針對受扶養人也是有規定的,那么受撫養人指哪些人呢,在我國受撫養人是什么意思呢?
被扶養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
一、 根據我國有關法律的規定,“法定扶養關系”包括:
1、父母對子女的撫養關系。
子女包括生子女、養子女、有撫養教育關系的繼子女。生子女指有血緣關系的子女,而不考慮是否婚生和是否超生。養子女指依法建立了收養關系的子女。所謂依法,是要求收養手續必須符合《收養法》的規定,不符合法定程序的民間收養不屬于養子女。有撫養教育關系的繼子女的界定相對比較復雜,一般指現在共同生活的、配偶與前夫(或前妻)生育的子女 。
2、子女對父母的贍養關系。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有撫養關系的繼父母(具體界定標準同上)。
3、對配偶的撫養關系。
4、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對于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孫子女、外孫子女的撫養關系。
5、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于子女已經死亡或子女無力贍養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贍養關系。
6、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于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弟、妹的扶養關系。
7、由兄、姐扶養長大的,有負擔能力的弟、妹,對于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兄、姐的扶養關系。
根據現行法律,只有以上七種情況屬于法定扶養關系,其他都不是。
二、“無獨立經濟能力”是指:
1、未成年,即不滿十八歲。
2、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人。具體為男性在18周歲以上60周歲以下,女性在18周歲以上55周歲以下,經勞動能力鑒定結論或縣級以上人民醫院出具證明,證實沒有勞動能力,經村民委員會或居民委員會證明無其他生活來源的人。
對于或然義務和附條件義務,堅持以喪失勞動能力又無生活來源作為界定是否為被撫養人的先決條件,符合婚姻法的立法精神,是無可爭議。對于負有法定扶養義務的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是否必須以喪失勞動能力和無生活來源為先決條件呢?對因病、年老(60歲)或其他原因導致喪失勞動能力的父母,當然沒有爭議。
總的來說是那些需要社會關懷的人,簡言之相對于正常能力者的弱勢群體,比如說小孩,老人,他們都需要關懷,所以這是被撫養的群體,當然還有其他的群體,例如殘疾人群體,他們同樣需要人去照看,照料。
最新離婚后子女撫養費標準2020
兩個孩子離婚后撫養權怎么判
2020被撫養人生活費怎樣計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處理醫患糾紛應從哪些問題著手
2021-01-01偷圖紙涉侵犯商業秘密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0-12-05留置權人是否能取得所有權
2020-12-16交通占主要責任能否視為工傷
2021-01-08酒駕摩托車追尾全責不賠償怎么辦
2021-02-26前罪緩刑期間再犯罪是否構成累犯
2021-03-19離婚孩子探望權誰決定
2021-02-06仲裁授權委托書格式范本
2021-03-06肇事逃逸是交警判定嗎
2021-01-28婚姻糾紛一方不同意能離婚嗎
2020-11-10商業銀行可以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嗎
2021-03-08被執行人死亡了可以立案嗎
2020-12-15志愿者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1-02-14無故減薪算辭退嗎
2021-03-13老人在商場摔傷責任該由誰來承擔
2020-11-22私房公用行不通
2020-11-25壽險理賠需要知道這些問題
2020-12-11被保險人違反保險事項 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0肇事逃逸商業保險賠嗎
2020-12-25保險代理人是否與保險公司構成勞動關系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