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是孩子的法定監護人,很多小學在辦入學手續的時候,會要求家長提供詳細的信息。這些信息屬于個人信息,按道理學校應該妥善保管,不得泄露。可是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都頻頻接到詐騙電話,源頭就是信息的泄露。那么,泄露監護人信息都有什么后果?下面我們通過本文一起學習了解下。
一、泄露監護人信息都有什么后果?
1、電信詐騙、網絡詐騙等新型、非接觸式犯罪。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繼發生大量電話詐騙學生家長案件。犯罪分子利用非法獲取的公民家庭成員信息,向學生家長打電話謊稱其在校子女遭綁架或突然生病,要求緊急匯款解救或醫治,以此實施詐騙。
2、直接實施搶劫、敲詐勒索等嚴重暴力犯罪活動。
3、實施非法商業競爭。不法分子以信息咨詢、商務咨詢為掩護,利用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收買客戶、打壓競爭對手。
4、非法干擾民事訴訟。不法分子利用購買的公民個人信息,介入婚姻糾紛、財產繼承、債務糾紛等民事訴訟,對群眾正常生活造成極大困擾。
5、滋擾民眾。不法分子獲得公民個人信息后,通過網絡人肉搜索、信息曝光等行為滋擾民眾生活。
二、未成年人權益受到侵害如何賠償?
當來成年人的合法權益遭致不法侵害時,監護人有權也有責任代理未成年人行使損害賠償的請求權。未成年人獲得損害賠償,應遵循下列原則:
1、財產損失全部賠償原則。根據這一原則,加害行為人所承擔的賠償責任,應相當于未成年人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這里所說的損失是指未成年人所受到的實際損失,包括財產的直接減少和失去的既得利益。
2、對未成年人的人身損害只賠償由此而形成的財產損失的原則。人身損害是一種非財產損害,這些損害有時會造成財產的直接損失,有時則只造成純精神損害。
三、我國監護人有哪些類型?
監護人,是指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護職責的人。包括:
1、法定監護人;
2、指定監護人;
3、遺囑監護人;
4、委托監護人。
上述監護人又可分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監護人應具有監護能力,符合法定資格,并克盡監護職責,否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通過上面這篇短文,小編分析了泄露監護人信息都有什么后果。監護人的信息一旦被泄露,家長作為孩子監護人可能接到詐騙電話,現實中這樣的案例也不少。或者家長被騷擾電話干擾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遇到這樣事情,家長要及時向學校反映,要求追究泄露信息的責任人。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樓上空調外機聲音大算不算擾民
2020-11-26勞動法解雇員工賠償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19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
2021-03-24股權轉讓未登記是否影響行使股權
2021-01-05老字號可以用作商標嗎
2020-12-02婚內協議離婚時為何不生效
2021-01-25個人獨資股權贈與如何辦理
2021-03-09協議離婚財產分配原則
2020-11-09離職后公司扣款合法嗎
2021-02-10財產繼承權的訴訟期限怎么認定
2020-12-01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成立的意義是什么
2021-02-09買二手房中介起什么作用
2021-03-09經濟裁員能否獲得經濟補償
2021-02-24勞務派遣與勞務外包有什么聯系
2021-01-23涉外勞動糾紛案件的處理方法有哪些,境內涉外勞動關系有哪些
2020-11-27人身意外險的內容
2020-12-17精神病人縱火保險公司需要賠付嗎
2021-03-04期外出險 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1-02-25保險公司未具體告知投保人保險合同條款不能免責
2020-12-06獲得第三者賠償后還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嗎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