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對于沒有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所具有的的人身以及財產等具有監護作用的人稱之為監護人。那么監護人需要滿足怎樣的條件才能具有監護權?家長監護人其規定具體是指什么?這就涉及到本文的法律要點,下面跟隨小編一起解答有關內容。
一、家長監護人其規定具體是指什么
家長一般指父母。但是監護人。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監護人有以下三種情況:被監護人的近親屬,包括父母、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上述是家長監護人是指什么的解答
二、監護人
監護人,是指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護職責的人。包括:
(1)法定監護人,
(2)指定監護人,
(3)遺囑監護人,
(4)委托監護人。上述監護人又可分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監護人應具有監護能力,符合法定資格,并克盡監護職責,否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與監護職責相適應,監護人主要具有以下權利:
(1)有權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
(2)有權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
(3)有權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并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
(4)有權對被監護人進行管理和教育。
(5)有權代理被監護人進行訴訟。監護人依法行使監護權利,任何組織或個人均無權干涉。
三、法律定義
監護人是指對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的人的人身、財產和其它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督和保護責任的人。一般來說,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嚴重精神障礙的人,都應設置監護人。我國《民法總則》規定的監護人有以下三種情況:被監護人的近親屬,包括、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和朋友。這些人雖然與近親屬不同,沒有必須擔任監護人的法律上的義務,但是,有些是自愿承擔監護責任的,經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同意,可以擔任監護人。
如果沒有上述監護人,則由社會和國家負責,由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其實家長對于未成年的孩子,對其人身健康,對其財產的分配以及使用都是具有監護的權利。但是需要滿足家長監護人的規定才能成為一個正真的監護人。這不僅僅是對自己以及被監護人的負責,同時也是法律賦予監護人行駛的權利。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如何認定受脅迫的婚姻
2021-02-11贍養人有哪些贍養義務
2021-03-01交通事故是否適用小額訴訟
2021-01-31勞動者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是否必須要進行鑒證?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26勞動爭議仲裁立案需要幾天時間
2020-12-30勞動糾紛離職后多久失效
2021-03-10產品責任險條款(國內)
2020-11-20被保險人交通肇事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賠償
2020-12-25投保貨物受損后,被保險人應如何辦理索賠手續
2020-11-20家財被盜未及時報案保險公司拒賠
2020-11-28被保險人未履行風險增加的通知義務怎么處理
2021-02-02保險對小吊車理賠的標準是什么
2021-03-23保險合同理賠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2020-12-19土地流轉多少錢一畝
2020-11-28拆遷補償能否按照遺囑進行分割
2021-02-01城市拆遷如何安置無房戶
2021-01-21福州房屋拆遷補償方式與計算方法
2021-03-13農村宅基地拆遷補償都包括哪些部分
2021-02-22人民政府征收土地和補償安置說明
2020-11-21租房遭遇拆遷裝修費怎么賠償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