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對于沒有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所具有的的人身以及財產等具有監護作用的人稱之為監護人。那么監護人需要滿足怎樣的條件才能具有監護權?家長監護人其規定具體是指什么?這就涉及到本文的法律要點,下面跟隨小編一起解答有關內容。
一、家長監護人其規定具體是指什么
家長一般指父母。但是監護人。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監護人有以下三種情況:被監護人的近親屬,包括父母、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上述是家長監護人是指什么的解答
二、監護人
監護人,是指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護職責的人。包括:
(1)法定監護人,
(2)指定監護人,
(3)遺囑監護人,
(4)委托監護人。上述監護人又可分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監護人應具有監護能力,符合法定資格,并克盡監護職責,否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與監護職責相適應,監護人主要具有以下權利:
(1)有權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
(2)有權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
(3)有權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并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
(4)有權對被監護人進行管理和教育。
(5)有權代理被監護人進行訴訟。監護人依法行使監護權利,任何組織或個人均無權干涉。
三、法律定義
監護人是指對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的人的人身、財產和其它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督和保護責任的人。一般來說,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嚴重精神障礙的人,都應設置監護人。我國《民法總則》規定的監護人有以下三種情況:被監護人的近親屬,包括、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和朋友。這些人雖然與近親屬不同,沒有必須擔任監護人的法律上的義務,但是,有些是自愿承擔監護責任的,經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同意,可以擔任監護人。
如果沒有上述監護人,則由社會和國家負責,由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其實家長對于未成年的孩子,對其人身健康,對其財產的分配以及使用都是具有監護的權利。但是需要滿足家長監護人的規定才能成為一個正真的監護人。這不僅僅是對自己以及被監護人的負責,同時也是法律賦予監護人行駛的權利。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集中采購目錄是誰確定公布
2021-02-03已采取強制措施后能否治安處理
2021-01-09什么是商標權轉讓,商標權轉讓的形式有哪些
2020-12-11協議離婚后再分婚前財產要依據雙方協議約定嗎
2021-03-13拆遷返還的宅基地可以買賣嗎
2021-01-01語言暴力可以離婚嗎
2021-02-19公司連續加班是否違法
2020-12-04撫恤金發放法律怎么規定
2021-03-12申請財產保全需要抵押財產嗎
2021-02-17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擔保合同有哪些區別
2021-01-01重復保險的司法認定
2021-01-16保險公司未盡告知義務難免責
2021-01-20財產保險投保方違約怎么辦
2020-12-20車被砸了如何找保險公司理賠
2020-12-25發生事故后如何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0-11-25保險經紀人的資格條件有哪些
2021-02-152025年土地承包合同到期后怎么辦
2020-12-12鹽城宅基地拆遷如何補償
2021-01-15惠陽區城市改造居民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20-11-10土地征收與房屋拆遷有哪些區別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