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護人是指我國未成年人或無民事行為能力的當事人,進行相應保護和照顧的相關人群。對被監護人的相關人身保護和法律權益有著較強的責任。那什么是孩子監護人,都有哪些人可以擔任呢。下面小編就為你進行相關的解答。
一、孩子的監護人必須是他的父母嗎
監護是對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設定專人保護其利益,監督其行為,并且管理其財產的法律制度。法定監護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監護人范圍和順序的監護,一般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擔任。
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父母對子女享有親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那么監護人必須是父母嗎?當然不是。
當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時,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如果被監護人是成年精神病人,其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
法定監護人的順序有順序在前者優先于在后者擔任監護人的效力。但法定順序可以依監護人的協議而改變,前一順序監護人無監護能力或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權從后一順序中擇優確定監護人。
二、哪些人可以成為孩子的監護人
監護人有以下三種情況:監護人的近親屬,包括父母、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和朋友,這些人雖然與近親屬不同,沒有必須擔任監護人的法律上的義務,但是,有些是自愿承擔監護責任的,經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同意,可以擔任監護人;如果沒有上述監護人,則由社會和國家負責,由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當父母過世或缺乏能力時,可以按照下列順序確定監護人:
1、祖父母,外祖父母;
2、兄、姐
3、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4、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的,可以提請法院裁決,不可以未經指定而直接要求法院作出裁決。
都有哪些人可以擔任。這類監護人一般是當事人的父母進行擔任。但是出現特殊情況的,我國的法律會指定相關的近親或父母的親朋好友進行監護。確保我國的未成年人和相關的無民事能力的行為人健康的成長。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行醫罪如何認定及處罰
2020-12-18什么是帶有欺騙性的商標,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4新舊《專利費減辦法》的不同之處
2021-03-11危險駕駛罪所需要的證據有哪些
2020-12-12冤假錯案怎么舉報
2021-03-19恐嚇欺騙下簽訂勞務合同是否違法
2020-12-03試用不合格單位怎么證明
2021-03-19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內容有哪些
2021-01-31我國人身保險合同中的自殺條款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7客戶患重疾去世 民生人壽及時理賠
2020-11-12移居境外的人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3單位沒有交生育保險能不能享受到利益
2020-11-08自愿保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19出了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1-01-16購買婚嫁保險有哪些好處
2021-02-21幾種常見的車險拒賠糾紛
2020-11-29保險經紀人哪些情況下會承擔民事法律責任
2021-02-08“保險最大誠信原則”在保險理賠中的適用
2021-02-12保險代理人收取保費不交公司如何定性
2021-02-01保險單(產險)的變更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