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監護人怎么辦理申請
我國《民法通則》第17條“ 第十七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一)配偶;(二)父母;(三)成年子女;(四)其他近親屬;(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對于指定監護做了規定,第十七條第一款(一)至(五)項所列人員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時,有關組織即依法進入了為沒有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指定監護人的階段,既可根據當事人的請求行使指定監護人的權力,又有義務根據所了解掌握的情況主動為當事人所涉及的沒有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指定監護人,直至依法作出指定的決定并通知被指定人。
二、指定監護的原則
不管是法定監護還是指定監護,都是以被監護人為中心,因此有關組織為沒有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其近親屬中指定監護人雖然不受順序的限制,但都必須遵守一條原則——對被監護人有利,亦即應充分考慮將被指定的監護人的監護能力。根據第十一條的規定,認為監護人的監護能力,應當根據監護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經濟條件以及與被監護人在生活上的聯系狀況等因素確定。這一原則也是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指定監護人時必須遵循的。
三、指定監護的形式
根據《民通意見》第十七條的規定,“有關組織指定監護人既可以書面形式通知,又可以口頭形式通知被指定人,而無須同時通知其他當事人或其它有關組織。”這是因為:
1、根據《意見》第十九條的規定,只有被指定人對指定不服才有提起訴訟的權利,而其他當事人沒有這種權利;
2、有關組織之間都是并列關系,某一組織無須經過其他有關組織的同意,也不需要經過協商,便能作出指定的決定。這就決定了指定監護人的形式只需某一有關組織依照《民法通則》規定的原則予以指定,并書面或者口頭通知被指定人即可(在實踐中還是以書面通知為妥)。
監護人的辦理對于孩子來說有著和重要的作用,因為在自己的成長階段,監護人就是自己的依靠,所以國家的有關法律對于監護人的規定有著較強的約束性,最大的目的還是為了維護未成年人的利益,從而在根源上解決此類問題出現的弊端。
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年工傷死亡賠償標準最新
2021-03-25租客不交租金可以報警嗎
2021-02-05定額發票有效期是多長時間
2021-02-08國有控股企業能破產嗎
2020-11-15贍養父母是憲法規定的義務嗎
2021-03-05裝修工程預定合同簽字有效嗎
2021-03-15一般合同糾紛時效為幾年
2020-12-09繼承房屋產權過戶步驟是什么
2021-02-10超市摔倒超市負什么責任
2021-02-24住房公積金婚前有貸款,婚后另一個可以再貸嗎
2021-01-07兩年勞動合同的試用期是多久
2021-01-13勞動法規定試用期一般是幾個月
2021-01-30勞務外包員工工資待遇有什么規定
2021-01-22勞動爭議調解期限
2020-12-24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有什么含義
2021-03-15醫院認定人死不算 保險公司抗辯不成立
2021-01-07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可以是同一人嗎
2020-12-12我國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是什么,包括哪些特征
2021-02-07集資房轉讓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2-23最新拆遷補償方式還有置換嗎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