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誹謗罪的認定 網絡誹謗罪,是指網絡上發布貶低他人,故意捏造虛構事實,損害他人名譽的行為,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絡誹謗日益增多,為了維護社會安定,國家出臺了網絡誹謗罪的定罪標準,以及公訴條件,發布的謠言被轉發超過500次的依法判刑。給被害人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判刑。
一、司法解釋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1、是捏造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
2、是將信息網絡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內容篡改為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此外,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情節惡劣的,以“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論。與此同時,司法解釋還明確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行為的入罪標準,即“情節嚴重”的認定問題。今日公布的司法解釋明確,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一是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二是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后果的;三是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四是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根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二、入罪標準編輯司法解釋還明確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行為的入罪標準,即“情節嚴重”的認定問題。今日公布的司法解釋明確,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1、是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2、是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后果的;
3、是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四是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根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司法解釋對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行為構成誹謗罪的標準,規定了較為嚴格的“門檻”。行為人如果實施了誹謗行為,但不符合《解釋》規定的“情節嚴重”情形的,也不能認定為誹謗罪。
三、 公訴條件編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認定。
按照刑法規定,誹謗罪除“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情形外,屬于“告訴才處理”的案件。被害人如果沒有自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不能對實施誹謗的行為人處以刑罰,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這就是說,“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誹謗案件,應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為了明確對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刑事案件適用公訴程序的條件,《解釋》第三條列舉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七種情形:
1、引發群體性事件的;
2、引發公共秩序混亂的;
3、引發民族、宗教沖突的
;4、誹謗多人,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5、損害國家形象,嚴重危害國家利益的;
6、造成惡劣國際影響的;
7、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
如何認定編輯利用信息網絡實施尋釁滋事犯罪的認定信息網絡具有兩種基本屬性,即“工具屬性”和“公共屬性”。人們把信息網絡作為獲取信息、買賣商品、收發郵件的有效途徑,說明信息網絡具有“工具屬性”。同時,信息網絡也是人們溝通交流的平臺,是現實生活的延伸,是社會公共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具有很強的“公共屬性”。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行為。在現實生活中,對他人隨意辱罵或者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構成尋釁滋事罪。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網絡信息的迅速擴散、不易徹底根除等特性,借助網絡辱罵、恐嚇他人,社會危害性更甚。司法解釋規定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起哄鬧事,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在客觀方面表現為故意捏造并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并且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名譽權,侵犯的對象是自然人。在互聯網背景下,網絡誹謗事件日益增多,因此網絡誹謗罪也因此孕育而生。網絡誹謗嚴重擾亂了正常網絡秩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廣大網民的思維習慣。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檢察院明確網絡誹謗入罪標準,即謠言被轉發超500次可判刑,明知誹謗仍提供幫助以共同犯罪論處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根據規定,利用網絡誹謗他人引發群體性事件的屬“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應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 明確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犯罪自訴案件和適用公訴程序的區別。自訴案件適用“不告不理”原則,公訴案件則由公安機關直接介入。該司法解釋于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
通過以上文章我們知道了,網絡誹謗罪的認定 ,在網絡上編造虛假信息,辱罵恐嚇他人,貶低他人人格,都應該判刑,還有明知誹謗,仍給對方提供幫助的,屬于共同犯罪,利用網絡引發群體性事件,擾亂社會秩序和國家安定的,公安部門可以立案偵查,給他人造成嚴重后果,情節嚴重的,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
誹謗罪起訴狀范本
誹謗罪的處罰標準是什么?
誹謗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套房公積金貸款政策及期限
2020-11-23出租房屋需不需要登記備案
2020-12-01招用童工要承擔什么責任怎么劃分
2021-02-28外商投資法中的13條稱的特殊經濟區域是什么
2021-03-07商標侵權如何取證,商標侵權如何收集證據
2020-12-01兩人合伙合同該如何寫
2021-01-13外公屬于非直系親屬嗎
2020-12-28商業銀行到境外借款是否需要批準
2021-01-08擔保合同如何履行
2020-12-15店主不履行合同該怎么辦
2020-11-21勞動關系轉移到異地保險怎么轉移
2020-12-01純勞務分包給自然人合法嗎
2021-02-28公司上班試用期提離職不批準怎么辦
2021-02-19試用期工資不能低于勞動合同的百分之幾
2021-03-03購買人壽保險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4哪些事故不屬于意外險的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6航班取消有賠償嗎
2021-01-07何謂保險責任和責任免除
2021-01-07保險公司為何在運輸合同中拒絕賠償
2021-01-29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是怎么樣的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