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總則中小孩監護人是什么意思?
監護人是指對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的人的人身、財產和其它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督和保護責任的人。
對未成年人確定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的確定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們的監護人。
2、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有監護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者與未成年人關系密切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又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其他親屬和朋友作為監護人。
3、若無上述法定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二、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1、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
被監護人出于民事行為能力的限制,不具備全面充分的自我保護能力,相對容易遭受到來自外界的的侵擾和損害。對此,監護人有權利和職責予以保護。
2、管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監護人可以依法合理利用和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
3、代理進行民事活動和民事訴訟活動
根據《民法通則》第14條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監護人所代理進行的活動領域不限,較多地表現為諸如買賣、租賃、借貸等財產性質的活動,也可涉及一些人身性質的民事活動。
4、教育和照顧被監護人
監護人應當盡到教育和照顧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職責,使其獲得身心健康和生活的安定。
5、對被監護人給他人造成的損害承擔民事責任
《民法通則》第133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監護人如果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利益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可能我國大多數的公民還是早就已經根深蒂固的習慣性了和父母親之間的這種關系,大多數的人都認為這種關系是基于直接的血親關系而產生的,習慣性的接受來自父母的保護,監督和教育,實際上,父母正是孩子的第一法定監護人,哪怕父母離婚了,小孩成年之前都一直是孩子的監護人的。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地產股權收購稅費要怎么計算
2021-02-14質押登記是否可以過后補充登記
2021-03-10法律關于同居的規定有哪些
2020-11-19重傷二級走簡易程序需要開庭嗎
2020-12-19交通事故處理的程序及交通事故處理的期限
2020-11-25夫妻雙方怎樣做能不承擔對方債務
2021-01-13集資房屬什么性質的房
2021-02-23用人單位能否在服務期內扣押員工證件
2020-12-23企業約定試用期有何限制
2021-01-09被辭退還扣工資嗎
2020-11-29被裁員公司不給經濟賠償怎么辦
2021-03-18投保車輛肇事逃逸保險公司要不要賠償
2021-02-18人身保險投保提示書基準內容包含哪些
2021-02-20保險合同中或字引發了一場官司
2020-11-29車輛易主時保險賠償也變嗎
2020-11-18全車盜搶險與車上人員責任險
2020-12-23財產保險合同中的第一受益人寫誰更好
2021-01-07法律認可的保險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1-02-04保險合同內容變更后還有效嗎
2020-11-10保險代理合同的內容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