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未成年人,家長在平時要看管好小孩,盡到監護的義務?,F實生活中,有些家長不負責,沒有對孩子監護,這樣的話,其它人可以要求變更。那么,變更監護人的法律規定是什么?民法通則有具體規定,對于不符合監護資格的,法院可以進行變更,下面我們詳細了解下有關知識。
一、變更監護人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根據《民法通則》第十六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1、祖父母、外祖父母;
2、兄、姐;
3、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二、監護是權利還是義務?
監護義務說。此種觀點認為監護并未賦予監護人任何利益,而只課以沉重的負擔,因此就事理之性質而言,監護是法律課加給監護人的片面義務。有的學者認為,監護人的職責就是監護人的各種義務與責任。這些義務與責任歸結起來就是監護人對上負有基于保障社會安定的需要而承擔的義務,對下基于保護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需要而承擔義務,因此,監護的性質歸根結底只能落到義務上。還有的學者認為,為了更好的保護被監護人的利益,法律對于監護人義務的規定必然多于權利的規定,在相當程度上甚至只有義務的規定而無實質性的權利規定。所以,監護應當是一種義務而不是權利。
監護的內容在于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和財產,而不是對人的支配的權利。中國民法設立監護制度純粹是為保護被監護人的利益,決不允許監護人借監護人以謀取自身利益,所以,監護是一種社會公益性質的公職。
綜上所述,監護包括法定監護、委托監護及指定監護等。根據變更監護人的法律規定,孩子的其它親屬人為父母不具備監護資格的,可以向法院提出變更,法院會對情況進行調查,根據掌握的事實作出裁決。孩子所在地的居委會、村委會等都可以成為指定監護人。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孩子能否判定為事實婚姻
2020-11-12股東的直接訴訟與派生訴訟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10如何轉移婚內財產,轉移婚內財產有效嗎
2020-11-11如何認定行人故意事故
2021-01-17商業銀行出租經營許可證如何處罰
2020-11-12沒結婚但一起生活有繼承權嗎
2020-11-21大學生上課玩游戲猝死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02勞動關系轉移知識
2021-03-11有侵權責任人意外險還要賠嗎
2021-02-07酒后駕車意外保險可以賠償嗎
2020-12-20飛機航空管制延誤賠償
2020-11-20國航飛機延誤賠償標準
2021-03-10可分攤為公攤面積的空間分為哪幾類
2021-02-09意外事故保險公司是否可以不負責賠償
2020-11-10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11旅行保險怎么買
2020-12-21車輛被毀,保險公司按保險金額賠償
2021-02-09社會保險法第九條規定什么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2020-12-03買夠十五年的職工養老保險,年齡不夠,還要補交嗎
2021-01-28為什么要保險人向投保人明確說明責任免除條款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