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未成年人,家長在平時要看管好小孩,盡到監護的義務。現實生活中,有些家長不負責,沒有對孩子監護,這樣的話,其它人可以要求變更。那么,變更監護人的法律規定是什么?民法通則有具體規定,對于不符合監護資格的,法院可以進行變更,下面我們詳細了解下有關知識。
一、變更監護人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根據《民法通則》第十六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1、祖父母、外祖父母;
2、兄、姐;
3、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二、監護是權利還是義務?
監護義務說。此種觀點認為監護并未賦予監護人任何利益,而只課以沉重的負擔,因此就事理之性質而言,監護是法律課加給監護人的片面義務。有的學者認為,監護人的職責就是監護人的各種義務與責任。這些義務與責任歸結起來就是監護人對上負有基于保障社會安定的需要而承擔的義務,對下基于保護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需要而承擔義務,因此,監護的性質歸根結底只能落到義務上。還有的學者認為,為了更好的保護被監護人的利益,法律對于監護人義務的規定必然多于權利的規定,在相當程度上甚至只有義務的規定而無實質性的權利規定。所以,監護應當是一種義務而不是權利。
監護的內容在于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和財產,而不是對人的支配的權利。中國民法設立監護制度純粹是為保護被監護人的利益,決不允許監護人借監護人以謀取自身利益,所以,監護是一種社會公益性質的公職。
綜上所述,監護包括法定監護、委托監護及指定監護等。根據變更監護人的法律規定,孩子的其它親屬人為父母不具備監護資格的,可以向法院提出變更,法院會對情況進行調查,根據掌握的事實作出裁決。孩子所在地的居委會、村委會等都可以成為指定監護人。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位和個人使用可循環物品會得到政府支持嗎
2021-02-20工地工人沒有合同可以勞動仲裁嗎
2021-02-15涉外離婚判決書可公告送達嗎
2021-02-15車禍老人因其他病死亡還賠錢嗎
2020-12-19在車禍中死亡要賠償多少
2021-01-08離婚后 夫妻債務應共同償還
2021-01-26父母離婚,子女需要給付贍養費嗎
2021-01-09船舶糾紛屬于什哪里管轄
2021-01-27遭遇第二次家暴怎么辦
2020-11-13房產證拿去保全了怎么撤銷
2020-12-25怎么做才能進行人才保密
2021-02-09公司正常清算人員如何處理
2021-02-21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二)
2021-01-15轉正后辭退員工是否給賠償
2020-12-16壽險投保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8貨車連撞3輛豪車續保險公司要不要理賠
2021-03-15保險合同的分類
2020-11-16變更保險合同程序怎么走
2020-12-30解除保險合同的手續及風險
2021-01-24淺析保險合同糾紛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