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未成年人,家長在平時要看管好小孩,盡到監護的義務。現實生活中,有些家長不負責,沒有對孩子監護,這樣的話,其它人可以要求變更。那么,變更監護人的法律規定是什么?民法通則有具體規定,對于不符合監護資格的,法院可以進行變更,下面我們詳細了解下有關知識。
一、變更監護人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根據《民法通則》第十六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1、祖父母、外祖父母;
2、兄、姐;
3、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二、監護是權利還是義務?
監護義務說。此種觀點認為監護并未賦予監護人任何利益,而只課以沉重的負擔,因此就事理之性質而言,監護是法律課加給監護人的片面義務。有的學者認為,監護人的職責就是監護人的各種義務與責任。這些義務與責任歸結起來就是監護人對上負有基于保障社會安定的需要而承擔的義務,對下基于保護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需要而承擔義務,因此,監護的性質歸根結底只能落到義務上。還有的學者認為,為了更好的保護被監護人的利益,法律對于監護人義務的規定必然多于權利的規定,在相當程度上甚至只有義務的規定而無實質性的權利規定。所以,監護應當是一種義務而不是權利。
監護的內容在于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和財產,而不是對人的支配的權利。中國民法設立監護制度純粹是為保護被監護人的利益,決不允許監護人借監護人以謀取自身利益,所以,監護是一種社會公益性質的公職。
綜上所述,監護包括法定監護、委托監護及指定監護等。根據變更監護人的法律規定,孩子的其它親屬人為父母不具備監護資格的,可以向法院提出變更,法院會對情況進行調查,根據掌握的事實作出裁決。孩子所在地的居委會、村委會等都可以成為指定監護人。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官司打輸了再上訴還交律師費嗎
2021-03-15公司股權變更費用都怎么規定
2021-03-08法定代表人與公司連帶責任要件
2020-12-08學生做臨時工老板不給錢犯法嗎
2021-01-30申請破產法人個人債務還用還嗎
2020-12-07法院保全費是什么意思
2021-01-05婚前協議公證的意義協議有哪些具體內容
2020-11-20解除收養關系協議書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3-23申請撤銷脅迫婚姻怎么進行
2020-11-13審查監督程序時效
2021-02-07房產抵押能否對抗財產保全后的執行
2021-02-12有買賣合同是否可以領取房產證
2021-02-25當事人在房地產糾紛訴訟中的權利義務有哪些?
2020-11-25偷盜車輛撞死自殺的人應當賠償嗎
2021-01-17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調解什么時候結束
2021-03-20保險欺詐有哪些情形
2021-02-14人身保險合同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2-02保險合同成立疑難問題研究
2020-11-26酒后駕駛把車碰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4怎樣判斷保險合同成立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