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人父母死亡哪些人能擔任監護人
根據《民法通則》第十六條規定,可以擔任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有:
1、未成年人的父母。父母是子女最近的直系長輩親屬,且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管教的義務,所以,《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一款首先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這里所說的父母包括親生父母、養父母、無撫養關系的繼父母,即只要存在父母子女身份關系的父母,就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監護人。
2、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時,《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1)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2)未成年人的兄、姐;(3)經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關系密切的且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其他親屬和朋友。
《民法通則》關于上述人員排列的順序,是擔任監護人的先后順序。即監護人首先由有監護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擔任;當祖父母、外祖父母死亡或無監護能力時,則由有監護能力的兄、姐擔任監護人;如果沒有兄、姐或兄姐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時,則由其他關系密切的親屬和朋友擔任。但是,其他親屬和朋友擔任監護人時,必須是他們自愿承擔監護職責,并且經過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的同意。
3、無上述監護人時或上述監護人均無監護能力時,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此外,未成年人的父母也可以用遺囑的方式為未成年人指定上述人員中的某人或上述人員以外的某人擔任監護人,只要該項遺囑具有法律效力,這種指定就受法律保護。
二、對擔任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產生爭議時,應當如何處理?
對擔任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產生爭議時,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的,可提起訴訟,由法院裁決。對前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無監護能力或者令其擔任監護人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法院可根據對被監護人有利的原則,從后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擇優指定。被監護人有識別能力的,還應征求被監護人的意見。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是法定的,這不會受父母離婚的影響。但實踐中,因為父母的死亡或者不具有監護能力,導致無法行使監護權,這個時候出于對未成年子女利益的保護,法律就允許其他具有監護能力的近親屬來擔任監護人,這樣對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保護、教育監管也是有幫助的。
過繼監護人變更,需要辦手續嗎?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求職者對試用期有哪些誤區
2021-03-20破產債權是怎么分類的
2021-01-14同居關系財產分割等糾紛可起訴
2020-11-14婚姻糾紛一方不同意能離婚嗎
2020-11-10集資合作建房包括哪些條件
2020-12-01勞務派遣國外生病死亡如何賠償
2020-11-25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受害人采取哪種方式索要賠償更有利
2021-02-23再保險合同業務有哪些
2020-12-13出境旅游意外保險怎么報銷
2021-01-26在什么情況下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會終止
2020-12-24外資保險公司籌建工作是否可以延長
2020-11-13非全日制用工需要交納生育保險嗎
2021-01-06二手機動車被盜,盜竊險賠付標準是什么
2020-12-20購買汽車保險怎么選擇銷售商
2020-12-30我國關于養老保險的規定具體是什么
2020-11-29保險合同為單務合同對不對
2020-11-28土地轉讓未辦理相應手續是否有效
2021-02-12集體土地流轉協議怎么寫
2020-12-11拆遷評估后多長時間補償拆遷
2021-01-06遇上拆遷沒有宅基地證怎么補償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