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教育對于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都發揮的較大的積極作用,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將我國現行憲法實施日12月4日。詳細的內容請閱讀下文。
概述
200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將我國現行憲法實施日12月4日,作為每年的全國法制宣傳日。
從1986年至2000年,全國實施了三個五年普法規劃,“六五”普法在全國普遍展開。2001年12月4日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法制宣傳日,將憲法實施日定為法制宣傳日,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標志寓意
該作品底色為紅色,由“法”字演繹而來。“法”字的“水”部放射出三條弧形光帶,穿越整個圓形,具有動感、傳播、放射、擴大之效應,寓意法律知識和法制觀念像光芒一樣在全社會傳播,同時又如一只用于宣講法律知識的喇叭。“法”的“去”部,造型如一把金鑰匙,插在三條光帶中,象征通過法制宣傳教育開啟法律知識之門,啟迪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背景
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的《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四個五年規劃》中確定:將我國現行憲法實施日即12月4日,作為每年一次的全國法制宣傳日。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它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基礎,是公民權利的根本法律保障,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統一的基礎,是依法治國的基本依據,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在全體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首要的任務,就是要進行憲法知識的宣傳教育,使廣大公民了解憲法、掌握憲法,增強憲法觀念,樹立憲法權威。因此,將現行憲法的實施日作為全國法制宣傳日,充分體現了憲法在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體現了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務,體現了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2001年以來,我國各地、各部門以“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為契機,在每年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通過舉辦座談會、書畫展、網上論壇,印發宣傳資料,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制作播出專欄、專版、專題節目等多種形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傳播了法律知識,弘揚了法治精神,促進了社會和諧。“12·4”全國法制宣傳日正逐步成為我國公民熟悉法律、認知法律、維護權益的有效載體,成為展示中國法治建設成就,樹立我國良好法治形象的重要窗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認購協議可不可以繼續履行合同的依據
2020-11-17店面拆遷超過24月未安置怎么補償
2021-02-09女方以打胎要挾男方結婚是無效婚姻嗎
2021-01-12土地糾紛告狀村委會是民告官嗎
2021-02-20房地產開發轉讓手續應該如何辦理
2020-11-13小產權房子能做抵押貸款嗎
2021-03-08勞務派遣行政許可決定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3勞動糾紛時企業法人可否變更
2021-02-06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的管理內容是什么
2021-03-22如何訂立海上保險合同
2021-02-10機動車事故全責怎么理賠
2021-02-23家庭財產出險后被保險人需要做些什么
2020-11-12宣告死亡又復活保險金要退回嗎
2020-11-26國有土地出讓土地增值稅怎么算
2020-12-26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是否構成刑事犯罪
2021-01-14土地出讓金的規定是怎么樣的
2020-12-30土地轉讓范文
2021-02-24農村宅基地的拆遷補償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16拆遷安置房如何分房子
2021-02-21男方把戶口遷到女方家拆遷所得的人頭錢可不可以要回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