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夏季,張男與一女網友在見面時發生性關系,后來被李-女知道了。為保證與該女斷絕關系,張男向李-女出具了保證書一份。2011年10月,張男以雙方感情破裂為由向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法院提出離婚訴訟,李-女同意離婚,但是要求張男按照《夫妻忠誠協議》的約定賠償100萬元。
開發區法院經審理認為,在婚姻法及其他民事法律規定中,只是對家庭財產規定可以進行約定,對夫妻之間的忠誠義務未規定可以采用約定的制度,夫妻之間簽訂忠誠協議,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據此,2012年2月10日,開發區法院經審理后判決,張男和李-女簽訂的《夫妻忠誠協議》無法律依據,對李-女的主張不予支持。
律師點評:夫妻之間的忠誠義務規定在我國《婚姻法》第四條,條文是“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該條文是2001年婚姻法修改后新添加的內容。
夫妻之間基于婚姻法規定的忠實義務簽訂的協議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忠誠協議”。它指的是男女雙方在婚前或婚后,自愿簽訂的有關在婚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恪守婚姻法所倡導的夫妻之間互相忠實的義務,如果違反,過錯方將在經濟上對無過錯方支付違約金、賠償金、放棄部分或全部財產的協議,現實中還有以保證書、認罪書、“空床費”協議等形式存在。夫妻忠實義務規定后,2002年上海閔行區人民法院審理了首起“忠誠協議”案例,判決認定協議有效,并判令違約方按照約定支付違約金30萬元,后違約方不服一審判決,上訴至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但在上訴期間,上訴人與被上訴人握手言和,違約方向守約方支付25萬元,最終使得“夫妻忠誠協議”是否有效并沒有得到上海更高一級法院的認可或否定,是否有效在法院系統觀點具有模糊性。
目前,法學理論界,包括法院系統對“忠誠協議”的有效性存在兩種截然對立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忠誠協議不應受法律保護。理由包括:
1、此類約定的履行和制裁,是親情問題,不是法律問題,法院并不適合處理此類復雜而敏感的親情問題。
2、我國《婚姻法》第四條規定的夫妻之間的忠實義務,只是個宣言,一種法律價值的取向,是一種提倡,法條中使用的是“應當”,只有“必須”才是法定義務,結合《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3條的規定,即“當事人僅以婚姻法第四條為依據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法律并沒有把夫妻雙方相互忠實規定為一項法定義務。有配偶者與他人通奸或者發生“婚外情”僅僅是道德問題,法律雖不鼓勵,但也不應加以強制限制,當事人也不可以通過契約加以限制,因為涉及人身自由的權利,不能通過合同加以限制,即使是違反道德的行為也不應例外。
3、侵權損害不能通過合同契約預定。因為這是與侵權法中施行的填補損害的賠償原則相違背。
4、個人隱私權、人格權應高于“忠實原則”。如果法院賦予“忠誠協議”以法律效力,則為了確定一方當事人有違約行為,一方當事人就要為了舉證去捉奸在床,其負面效應不可低估,《在修改婚姻法時要警惕倒退》一文中作者李*河論述“西方國家的社會學調查統計資料表明,婚外性關系的發生率一般在40%上下,中國的這一發生率可能要低得多,但是即使只有20%的人搞婚外戀,這一法律執行起來的調查取證工作量也會達到天文數字。而如果一項法律設定而不執行,就會成為有名無實的法律。”
5、賦予“忠誠協議”以法律效力將增加婚姻的成本,并使得婚姻變成類似商人買賣的討價還價。
在2014年出版由最高人民法院周-強院長擔任總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案典》中的觀點是“從整體社會效果考慮,法院對夫妻之間的忠誠協議糾紛以不受理為宜。”
第二種觀點認為,忠誠協議應受法律保護。理由包括:
1、《婚姻法》允許夫妻雙方可以自己約定財產的處理方式,擁有對財產的處理權。同時,《婚姻法》也規定,如果因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非法同居等過錯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另外,夫妻相互保持忠誠是婚姻關系最本質的要求,婚姻關系穩定與否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此,違約賠償的“忠誠協議”,實際上是對婚姻法中抽象的夫妻忠實義務的具體化,完全符合婚姻法的原則和精神,所以應該而且能夠得到法律的支持。
2、只要“忠誠協議”在簽訂時,是婚姻雙方自愿約定的內容,沒有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也不損害他人和社會公共利益,約定的賠償數額有可行性,同時,雙方在協議中體現的是各自的真實意思,并且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簽約的,法律就應該認可它,法官就應該采信它。
“忠誠協議”雖然不能必然擔保離婚可得的經濟補償或賠償,但畢竟給婚姻當事人提供了一種追求美滿婚姻,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思路,其積極意義是應予肯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銷售處方藥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1-03-09簽了贍養協議現在不給錢能告他嗎
2021-03-03出版單位應如何避免侵權
2021-01-10什么是動產質權
2021-03-15同居關系解除后,男女雙方該怎么承擔孩子的撫養義務
2020-12-10民事發回重審幾次為限
2021-01-15女方爭取撫養權的有利條件需要哪些
2021-01-17外嫁女戶口遷出還有宅基地繼承權嗎
2020-12-21老人死后農村股份誰繼承
2021-01-14住房補貼向誰發放
2021-01-14勞務外包工作中,勞動者受傷該由誰負責
2021-02-05勞動爭議管轄權包括哪些內容
2020-11-21為何高管人員勞動爭議訴求難以得到法院支持
2020-12-23勞動糾紛法官會受賄嗎
2021-01-04人壽保險的保單現金價值可以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嗎
2021-01-04交通事故保險公司可不可以對肇事方進行追償
2021-02-21意外傷害的保險有哪幾類
2020-11-16保險合同變更中的關鍵詞主要包括了哪些
2020-11-12保險合同解除權的分類
2020-12-16只因遲延理賠 多付5.5萬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