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監護人監護多少歲就不需要監護?
父母對18周歲的孩子因被監護人獲得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而自然終止。
監護權,是監護人對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的人身權益、財產權益所享有的監督、保護的身份權。是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的合法權益實施管理和保護的法律資格。
對于處于父母保護之下的未成年人來講,法律已詳細規定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這些未成年人的監護權人就是他的父母。
年滿18周歲是成年的標志,《民法通則》第十一條規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二、詳細介紹
1、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首先應當由其父母擔任,如父母死亡或者無監護能力的,按下列順序由以下人員擔任:①祖父母、外祖父母;②成年的兄、姐;③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2、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按照下列順序由以下人員擔任:①配偶;②父母;③成年子女;④其他近親屬;⑤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3、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沒有上述范圍的近親屬或近親屬喪失監護能力的,有關單位或居委會、村委會可以從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其他近親屬、朋友中指定監護人。當近親屬對于由誰擔任監護人發生爭議時,有關單位、組織可以進行調解并從他們中間指定監護人。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
4、法定監護人或指定監護人因故暫時無法行使監護權,可將監護職責部分或全部委托他人承擔。受委托擔任監護人的人為委托監護人。在此情形下,除有特別規定之外,被監護人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仍由法定監護人或指定監護人承擔,但委托監護人對此確有過錯的,應承擔連帶責任。
在近代社會中,由于規定的監護人沒有履行應盡的義務,也是時常發生對未成年人的傷害事件,國家也是十分重視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如果規定的監護人有意外的情況無法繼續擔任監護人,也可以向有關部門提交變更監護人的申請,這也是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監護人的監護目標在于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狀況和學習等方面的,因為其沒有獨立的行為能力,因而需要監護人監護到其具備行為能力了,即成年,在成年以后一般都不需要監護人監護,可以獨立行事,對于老人或者有精神病的人還是需要監護人的。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解除收養關系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6發生勞動糾紛的,哪些證據可以證明事實勞動關系存在
2021-03-19個人股權轉讓要求有什么
2021-01-17著作權糾紛案件的訴訟時效
2020-12-08首付分期簽了借款協議還能退房嗎
2021-02-27結合《侵權責任法》分析校園侵權責任的承擔
2020-11-09企業調崗可否隨意進行
2020-12-02人事外包風險有哪些
2020-11-23家長有哪些基本義務
2020-12-21該保險合同是即時生效還是附期限生效
2021-02-16有哪些保險公司可以以統括保單的形式承保異地業務
2020-11-09車禍死亡保險理賠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1-30患宮外孕不屬保險公司列舉式條款免責范圍
2020-11-25交通事故保險理賠具體流程
2020-11-21保險利益原則在保險合同適用中的差異性
2021-01-28萬能保險 UniversalLife
2021-03-01土地承包合同怎樣符合國家土地政策標準
2021-01-06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是什么意思
2021-02-13私自轉讓土地建房,法院判決協議無效嗎
2021-02-18土地流轉發生糾紛有哪些解決渠道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