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侵權責任法》沒有特別規定,適用一般侵權責任規則。
二)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八條、三十九條、第四十條作以下區分:
1.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
受到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2.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內的人員人身損害的:
1)無行為能力人受到損害的,教育機構應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2)限制行為能力人受到損害的,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承擔責任。
此處提出的問題是:幼兒園、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以下簡稱“教育機構”)內的人員是否包括在“教育機構”就讀的學生?侵權責任法的條文沒有明確規定。如包括,則“教育機構”將承擔較重的責任。實踐中,校園侵權行為發生的原因多種多樣,就“教育機構”的工作人員是否盡到教育、管理的職責以及“教育機構”的工作人員在教育、管理上的過錯與侵權行為的發生有多大的關聯性等問題有很大爭議。關于這個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3年12月26日公布,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七條第一款作如下表述:“……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嚴格意義上,在“教育機構”就讀的學生相對于受害人及“教育機構”(包含其工作人員)本身而言也是第三人,只不過“教育機構”對于在該機構就讀的學生同時負有教育、管理的責任,當某一學生侵害其他學生的權益,造成損害時,如“教育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該侵權行為的發生有過錯,未盡到教育、管理者的職責的,“教育機構”應對受害人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但該種責任應既不同于“教育機構”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對其工作人員所承擔的責任,也不同于《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的監護人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承擔的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子一般多少年拆遷
2021-03-13司機與用人之間是勞動關系還是雇傭關系
2021-02-06公證終止的情形有哪幾種
2021-02-03管轄法院的選擇方法有哪些
2020-11-09質押條款是否可以取代質押合同
2021-01-03親生子女撫養權怎么爭取
2021-02-10是否能索要以往的贍養費
2021-01-17別人拿你的房產證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1-02-23什么情形下接受勞務方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2021-03-05融資租賃合同法律關系中將涉及哪些主體
2021-03-16合同債權保全特點有哪些
2021-02-06農村房產繼承條件有什么
2021-01-28開發房地產合同范本
2021-01-29夫妻唯一住房可否拍賣
2021-01-18競業限制協議蓋公章有效嗎
2021-02-21什么是勞務派遣?
2021-02-19實習期可以直接離職嗎
2021-03-06辭退書怎么寫
2020-11-19為何高管人員勞動爭議訴求難以得到法院支持
2020-12-23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費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