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脫離監護人的保護?
按照法律規定,自然人有自主能力,年滿18周歲即可脫離監護人。
監護人,是指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護職責的人。包括:
(1)法定監護人,
(2)指定監護人,
(3)遺囑監護人,
(4)委托監護人。
上述監護人又可分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監護人應具有監護能力,符合法定資格,并克盡監護職責,否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與監護職責相適應,監護人主要具有以下權利:
(1)有權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
(2)有權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
(3)有權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并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
(4)有權對被監護人進行管理和教育。
(5)有權代理被監護人進行訴訟。監護人依法行使監護權利,任何組織或個人均無權干涉。
監護人的分類
對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包括未成年人和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進行監護的人。一些國家的法律規定,監護人分為3種:
①由后死亡的父或母于遺囑中指定者,稱指定監護人。
②由法律規定的一定范圍的親屬依一定順序充任者,稱法定監護人。
③由監護機關或法院選定者,稱選定監護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有監護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擔任監護人;與未成年人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有關單位同意后,也可以擔任監護人。
對于沒有上述監護人的未成年人,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被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其監護人應由下列人員擔任:
①配偶。
②父母。
③成年子女。
④其他近親屬。
⑤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有關單位同意的。
沒有上述監護人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對被監護人的近親屬、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可由有關行政機關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綜合上面所說的,監護人是針對于未成年人和精神有問題的人而設立的,如果對于自己的孩子想要擺脫監護人的看管,那么就必須要等到自己有民事能力了以后才可以,不管如果被監護人出了什么事情,作為監護人都是有法律責任的。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入股農民能占多少
2021-01-26行政強制措施應該多長時間解除
2020-11-30什么是物權法定準則是什么
2020-12-07對方違章停車發生刮蹭誰的責任
2020-12-18上下班工傷鑒定標準范圍
2021-02-13不離婚能否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2021-02-15學生課間玩游戲受傷學校該負責任嗎
2021-01-04鄰居土地糾紛找誰解決
2021-01-20合同中是否可以加入競業限制
2020-12-13勞動報酬規定是怎樣的
2020-12-26試用期離職是否受競業限制
2021-02-23人身保險重復保險的賠償原則有哪些
2021-03-18外資保險公司可以依法經營分出保險業務嗎
2021-02-16意外事故保險的賠付是怎樣的
2020-11-30車保險單寫錯了怎么辦
2021-03-22無責不定損保險怎么理賠
2021-01-28目前在我國已開展的人身保險有哪些險種?
2021-03-08城市房屋拆遷補償與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有什么區別
2021-01-28征地拆遷工作流程
2020-11-28拆遷獎勵是如何規定的嗎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