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今年35歲的趙女士,2002年1月與前夫董先生登記結婚。雙方從相識到結婚后的2009年期間,董先生一直和其父親董-志(化名)承攬建筑工程。2007年向別人討債時,債務人用房屋一套折抵工程欠款,房屋座落在鄭州市某花園社區,建筑面積為170.97平方米,產權登記在董家父子二人的名下。2011年1月以來,趙女士與前夫董先生出現感情危機,前夫于2012年2月起訴到法院并調解離婚,但未對本案涉及的這套房產進行處理。不久前,趙女士到房管局調取房產檔案時,得知前夫董先生未經自己同意,于2011年4月將上述房屋的一半85.49平方米以6000元的價格出售給父親董-志。趙女士認為上述房產產權明確,其中一半產權系她自己與前夫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獲得的共有財產,董家父子之間轉讓合同侵害了趙女士的房產利益。故趙女士訴至法院,請求判令確認被告董亮董-志父子二人于2011年4月日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
【評析】
在婚姻家庭關系中,婚前一方父母贈與的財產系夫或妻的個人財產,婚姻存續期間獲得的財產則屬于夫妻共同財產。但對婚后父母贈與的房屋歸屬性質就頗有爭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為夫妻的個人財產。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第一款規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已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本案中涉及的這套房產,確屬趙女士與前夫董先生在婚姻存續期間所購買,其中董先生擁有此房部分的房產。父親董-志讓兒子董先生作為買受人,其作為共有人的行為表明,該房產中的部分份額系對兒子董先生的贈與,歸個人所有,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董先生有權處分該份額。因此2011年4月二被告父子所簽買賣合同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為有效合同。原告趙女士請求確認該合同無效的訴訟請求,因舉證不力法院將不予支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違法處理怎么微信辦理
2021-03-23網站未經允許提供下載違法嗎
2020-11-25婚前財產等于個人財產嗎
2020-11-23強行隔離戒毒怎么通知家人探視
2021-03-06語言誘導自殺算犯罪嗎
2021-03-14公款轉賬時間限制嗎
2021-03-02消費者在商場摔傷,商場要承擔多大責任
2020-12-18公司未與死亡員工簽訂勞動合同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04對工傷認定不服可申請仲裁嗎
2021-02-11人壽保險索賠需要提供什么資料,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1-20車輛損失險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義務
2020-12-02保險合同案件的特點、問題及對策
2020-12-05人身保險合同中代簽名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1-02-16“閩連運9503”輪船載貨物保險糾紛案
2021-03-11保險公司誤導 拒賠理由無效
2021-01-19保險理賠員駕車撞事主 車主趴車頭被甩開
2020-12-12酒后駕車致人死亡 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24保險公司以不屬于事故項目拒賠未說明的條款有效嗎
2021-03-12免賠額的形式有幾種
2021-03-24保險公司承保后需要履行哪些義務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