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行法律框架下,法律沒有賦予社保局參與此類案件訴訟的主體資格。
現在試就用人單位辦理了工傷保險出現工傷理賠時,探討一下社保局作為第三人參加工傷保險待遇糾紛的可行性。
一、產生此現象的原因及現行法律障礙
法律規定的空白及用人單位的不誠信、不配合是產生此現象的重要原因。
障礙一:在現行法律框架下,人民法院受理的工傷保險待遇案件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爭議,沒有其他第三人參加。基于訴訟主體理論:人民法院不能對未參加訴訟的當事人作出實體判決。因此,人民法院的判決只針對用人單位負擔的工傷保險待遇部分作出處理,對社保基金應當承擔的部分排除在處理范圍之外。
障礙二:基于司法權不能代替行政權的法理,人民法院在處理工傷保險待遇案件時,對應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工傷保險理賠款沒有義務計算和核準,且在判決中對此部分亦不處理。
障礙三:社保局內部的工傷理賠程序的單一性障礙。工傷事故發生后,社保局在辦理工傷保險理賠時,依照其內部的操作規程,只針對用人單位辦理。恰恰用人單位掌握著勞動者工傷保險的相關資料及理賠必須的相關手續,這就為用人單位為勞動者獲得賠款故意設置障礙提供了“可乘之機”。一旦用人單位故意設置障礙,社保局和法院均無法控制。
二、“第三人”制度的認識及立法本意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此法條規定的第三人分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二者在參與訴訟的形式、享受的訴訟權利、訴訟地位上存在較大的差異,但總的立法目的在于查清案情,及時高效處理案件,更好的化解矛盾糾紛,提高司法效率,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三、社保局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的可行性理由
1、社保局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理論基礎
在工傷保險待遇案件中,如用人單位沒有辦理工傷保險,顯然社保局沒有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賠款的法定義務。如用人單位辦理了工傷保險,在發生工傷事故時,社保局就負有按照用人單位的繳費情況和標準支付勞動者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就業補助金等賠償項目的法定義務。在此種情形下,勞動者的工傷保險待遇就由用人單位賠償和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兩部分構成。勞動者要想獲得足額賠償,必然與社保局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因此,社保局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符合民訴法“第三人”制度的規定,也類似于道路交通事故責任案件中保險公司是交強險和商業險的主要責任承擔者作為當事人參加訴訟的情形,應該講符合第三人的法律特征,具有一定的法理基礎。
2、用人單位工傷理賠的消極性凸顯社保局作為第三人的現實性
案件實際處理過程中,人民法院在處理工傷保險待遇案件時,針對工傷保險基金應當支付賠償項目與金額,因工傷保險政策性強、計算的標準復雜性、司法權不能代替行政權等原因,決定了法院對此部分賠款采取回避的態度,而只對用人單位應當承擔的賠償部分作出處理,導致勞動者要想獲得工傷基金部分的賠款,就不得不另行啟動行政索賠途徑。現實中,基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矛盾尖銳性和社保局的內部辦事規程只對用人單位辦理的單一性,有的用人單位拖延、阻礙主動向社保局辦理理賠手續,同時又拒絕向勞動者出具書面委托手續,持極端消極的態度,致使勞動者實現此項權利難上加難。再加之人民法院的判決對此部分賠償款不在法律文書判決主文中載明,勞動者又缺乏申請執行的依據,不能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勞動者維權的途徑喪失,必然導致新的訴訟產生,從公平正義的角度也是不可取的。
3、司法權與行政權的不沖突性,決定了社保局作為第三人的可能性
社保局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司法權是否就干預了行政權的行使?筆者認為:行政權與司法權屬兩種不同的權利,司法權的確不能代替行政權的行使。但與行政訴訟的法理一致,司法權同樣具有對行政權的司法審查權利。如社保局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不是要法院代替社保局行使行政權,而是在民事訴訟中對社保局對社保基金應付工傷賠償款的標準、數額、計算方式、適用法律法規等進行司法審查。如社保局的相關賠償依據、金額、標準、計算方法等均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人民法院可就此部分應由工傷保險基金賠款依法作出社保局承擔支付責任的判決;如社保局的賠償依據、金額、標準、計算方式等存在不合法、不合理之處,人民法院可依照相關規定依法作出判決。可見,這種司法審查權不是代替行使行政權,司法權、行政權不會產生沖突。當然,社保局作為第三人判決承擔責任后,作為民事案件的當事人,同樣可以行使民訴法賦予的上訴權利。
4、社保局作為第三人符合民事訴訟的快捷、高效、便民的訴訟理念
民事訴訟追求依法、快捷、高效、便民的訴訟理念,不論是立案、管轄、送達、調解、第三人制度、簡易程序、小額訴訟等規定,無不體現該訴訟理念。社保局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在一起案件中就用人單位及社保局工傷保險基金應負擔的賠償責任作出明確的實體處理,這樣既能更好地保障勞動者訴權的行使和權利的保障,又能避免不必要的訴訟產生,節約司法成本,同時也為勞動者提供了執行的依據,不至于勞動者權利救濟的落空,更能體現“效率”的法價值。
四、立法建議
基于以上分析,在現行法律框架下,法律沒有賦予社保局參與此類案件訴訟的主體資格,的確存在勞動者獲得社保基金理賠款時面臨訴訟周期延長、成本高、重復訴訟、權利落空等情形,建立社保局作為“第三人”參與工傷保險待遇訴訟的法律制度勢在必行。因此,建議立法機關修改相關法律,將社保局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納入此類案件的訴訟程序中,法院在充分審查的基礎上,判決社保局直接履行工傷保險基金承擔部分的賠償義務,以確保工傷保險待遇案件的高效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安抗辯權人的解除權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03房租沒到期,不租了房東不允許轉租怎么辦
2020-11-19解決民事糾紛有幾條途徑
2020-12-30關于夫妻債務問題裁判的新思路
2021-01-06離婚孩子共同撫養怎么撫養
2020-12-19繼父贍養糾紛贍養費
2021-03-05如何認定行人故意事故
2021-01-17交通事故屬于工傷死亡如何索賠
2021-01-22哪些屬于終身人壽險
2020-12-01航空飛機延誤賠償多少錢
2021-01-05國際貨物保險之海上貨運保險合同的程序
2020-11-29交通事故中一方逃逸保險公司應怎樣賠償
2021-01-05個人出境旅游保險怎么買
2020-12-12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幾個問題
2021-02-08被搶新車變舊車 保險公司到底該不該賠
2021-01-23車讓人放火了保險賠嗎
2021-01-11買保險一定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2保險公估人業務有哪些
2020-12-18保險代理機構管理規定全文
2021-03-14巨額保險賠償金遇繼承權爭議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