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定事故責任主觀因素過多,缺乏同一性。《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45條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經過調查后,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但是,如何理解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在實踐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標準不一,甚至是截然不同的認定結果。在排除事故處理民警辦理案件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等可能因素外,民警對“路權說”和“因果關系說”的主觀認識不同是責任認定缺乏同一性的主要原因。由此,當然就造成事故當事人會以此案與彼案相比較而感到疑惑。往往就據此認為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事故處理民警未依法辦事、案件處理不公、存在徇私舞弊,導致群眾鬧事、上訪等不穩定因素和社會問題難以杜絕。
(二)交通事故認定缺乏合理的監督制約和救濟途徑渠道。《交通安全法》確認交通事故認定書的證據屬性,從一定程度上排除了交通事故認定可訴性和行政復議,交通事故認定書形式上仿佛具備了“一審終審”的效力。但是由于對事故責任歸責原則的認同不一,認定是否合法準確存在不確定性,甚至有的就存在著錯誤認定,尤此就產生了一個監督和救濟問題。從理論上說交通事故認定書的監督、制約和救濟途徑有二:一是《人民警察法》第四十三條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四條第三款,但是,這種執法監督在監督程序上、監督時效上遠不如行政復議直接。例如:生效的交通事故認定書在上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執法活動監督中撤消或者變更,如果此時事故當事人已因生效的交通事故認定書確定的責任被依法追究刑事或民事責任,那么,人民法院該如何處理?二是人民法院在刑事或民事訴訟中對交通事故認定書不予采信。而交通事故認定書是交通事故當事人承擔何種程度的刑事責任、民事責任最重要的依據,對當事人的人身自由、財產利益和其他合法權益都可能產生重大影響。如果說民事案件法院可以以公平責任原則進行判決,那么在刑事訴訟中,人民法院如何對行為人定罪和處罰呢?在這種情形下,誰有權對事故責任進行重新認定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責任的種類有哪些
2020-12-25小股東如何應對公司不分紅
2021-03-08連帶責任一般賠償比例
2020-11-26交通刑事責任會坐多久
2021-01-14土地租賃可以轉租嗎
2020-11-08資產拍賣程序的中止和終止
2020-11-30中介假冒房東違法嗎
2021-02-22工廠集資房屬什么性質
2020-11-12公司解除勞動合同需要賠償嗎
2021-01-28為什么要簽第三方勞務合同
2021-02-18企業女職工產假可以休多長時間,懷孕期享有哪些待遇
2021-02-02拖欠農民工工資單位沒錢怎么辦
2021-03-10老人購買壽險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1-03-06保險公司最多可以賠償的費用是多少
2020-12-18保險合同的除斥期間規定是怎么樣的
2021-01-02哪些原則適用于人身保險合同
2020-11-11淺議審判實踐中保險合同解釋原則的適用
2021-03-03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是什么意思
2021-02-12土地承包的的程序是怎么進行的
2021-01-13最全的土地出讓方式有哪些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