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糾紛首先應該找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如果對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第五十一條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
當事人不愿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五十二條當事人對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
基層農村土地糾紛案件審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法律是利益斗爭的產物,訴訟則是法律的保障。作為權利救濟的最后一道屏障,法院在審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時卻存在許多難言的尷尬。
1、農村土地糾紛案件的案由難以準確界定。根據現行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目前農村土地糾紛案件可選擇的案由比較籠統,不能準確反映案件實質,也不能從案由上提示處理方式的區別,不利于建立詳細的司法統計臺帳。應結合農村土地糾紛問題發生的特點,在案由上準確細分,使其能夠反映案件糾紛的實質特點,便于正確適用法律。
2、法規不明晰,適用法律難。目前,我國對有關土地的征收、補償,以及安置的規定并不全面,現階段大量增多的征地補償糾紛處理缺乏法律依據。有些涉及農地的法律之間存在沖突,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農業承包合同糾紛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二十五條與《農村土地承包法》四十八條、《土地管理法》與《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的民主議定原則及相應的強制性條款矛盾;《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條第一款規定:農戶連續兩年棄耕拋荒,應收回發包耕地,這與《農村土地承包法》的相關規定明顯沖突,法官適用法律難度大。
3、當事人法律意識缺,訴訟程序難。涉農糾紛當事人法律意識和知識相對欠缺,他們重實體而忽視對程序的遵守,由于經濟等因素,又較少委托專業律師代理訴訟。案件當事人及代理人既不熟悉,更不能理解現代法律程序,舉證能力也一般較差,因此,在審理此類案件時,法官需要更多地行使釋明權,向當事人解釋法律,指導舉證,甚至還要在不違反《證據規則》相關規定的前提下,加大依職權調取證據的力度,這增加了程序法適用的難度,拖延了司法效率。
4、標的物特殊,權益實現難。此類案件中,主要爭議標的物一一土地是特定物,數量有限,且全縣第二輪土地承包后已將土地全部發包完畢,因此,即使法院判決集體經濟組織重新向失地農民發包土地,此類案件的執行亦十分困難。同時,一些征地補償款糾紛案件,有的村小組以補償款已發放完畢為由拒絕重新補償,勝訴當事人權益難以實現。
處理農村土地糾紛時候有律霸網律師幫助,可以讓自己在處理協議上獲得更好的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注銷前需補繳未實繳注冊資本嗎
2021-03-24氫氣球失控母子墜亡游樂園是否有責任
2020-12-09著作權商標權同時主張怎么判
2020-12-16著作權怎么申請
2020-11-22房東在哪些情況下可以單方面解除租房合同
2021-01-10監護人能用被監護人的錢嗎
2020-11-23離婚女婿對前岳母無贍養義務嗎
2021-02-13交通違章不處理會上征信嗎
2020-12-17合同有自動續約嗎
2020-12-17口頭合同觸犯合同詐騙罪是否合法
2020-12-16買賣合同中關于擔保合同只主要規定有哪些
2020-11-23雇傭關系因疾病死亡怎么辦
2021-01-14單方解除合同的注意事項
2021-02-17企業分立合并后需要變更勞動合同嗎
2021-02-09什么情形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2021-02-28提供虛假學歷,入職近10年還能解雇嗎
2021-02-28勞務派遣能否約定競業限制
2021-02-02勞務派遣是否計入應付職工薪酬
2020-12-17勞務外包協議書
2020-12-20飛機延誤怎么辦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