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怠于行使權利司法解釋的理解是怎樣的
新的《民法典》將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及其相關解釋的效力于2020年12月31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其他法律將由新的司法解釋所替代。
《合同法解釋》(一)第條13規定:合同法第七十三條規定的“債務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是指債務人不履行其對債權人的到期債務,又不以訴訟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債務人主張其享有的具有金錢給付內容的到期債權,致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未能實現。可以看出,該解釋將債務人怠于行使權利特定化為債務人能通過訴訟或仲裁的方式向次債務人主張權利卻一直未向其主張。
認為,司法解釋關于怠于行使權利的標準過于寬泛。最高院采用此觀點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此種方式具有一種客觀明確的標準,能夠用來明確判決是否構成怠于行使。具體來說:一方面,債務人是否通過訴訟或仲裁以外的方式向其債務人主張了權利,對此債權人很難舉證。即使債權人能夠舉證,債務人也可以隨便舉出一個事例說明其曾經向其債務人主張過權利,就可否定債權人關于其怠于行使債務的指責。例如,債務人提了其曾經向次債務人打過討債的電話,或者派人前往債務人處討過債;另一方面,由于在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情況下,對次債務人并不有利,所以次債務人也可能會編造各種情況說明債務曾經向其主張權利。因此,如果將怠于行使權利的情況擴大到債務人能夠通過訴訟或仲裁以外的方式向次債務人主張權利,但一直未向其主張權利,則很難判斷債務人構成怠于行使,債權人所享有的代位權將難以落實。
但是,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中,并沒有提到債務人在其債權到期以后應當及時主張權利的問題,只是提到沒有采用訴訟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債務人主張其享有具有金錢給付內容的到期債權,從而構成怠于行使權利。根據司法解釋,嚴格地說,判斷是否怠于行使權利,還必須要求債務人在債權期滿時行使權利。因為債務人在債權到期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采取訴訟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次債務人主張到期債權,也當然構成怠于行使權利。所以,權利行使的及時性也是判斷怠于行使的另一個要件。如何理解權利行使的及時性,認為,所謂及時,就是指債務人的債務到期以后,債務人不存在著任何行使權利的障礙而未能在合理期限內主張權利。具體來說,第一,在債務到期以后,債務人不存在著行使權利的障礙。他完全有能力由自己或通過其他代理人去行使權利。第二,必須是在合理期限內,沒有及時主張權利。合理期限應當根據交易慣例等具體確定。第三,債務人在合理期限內怠于行使權利無正當理由。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如果在債務到期以后,次債務人確有正當理由需要遲延履行,債務人也可以與次債務人達成協議推遲履行。在此情況下,債務人未能及時主張權利也不構成怠于行使。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強制執行公證的概念是什么
2021-02-02商標許可人權利和義務分別是什么
2020-11-30入贅者對岳父母是否有贍養義務
2020-12-13民事案件
2020-12-24擔保合同都是怎么擔保的
2020-11-17擔保合同是債權合同嗎
2020-12-02青州律師土地糾紛怎么處理
2021-02-24公房使用權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1-06要向被裁掉的員工支付補償金嗎
2020-11-19免責條款有何用
2021-03-13入職多久才算事實勞動關系
2020-11-21勞務派遣原則
2021-02-08空難死亡賠償金是否屬于遺產
2020-11-18使用假學歷如何處罰
2021-02-13人身意外傷害險有什么獨特的特點
2020-12-11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的兩大基本原則
2021-03-19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1-03-10沒在現場報案保險公司需不需要理賠
2021-02-23五五分成保險是怎樣賠償的
2021-01-17什么是車上座位責任險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