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約過失責任的表現形式
根據《合同法》第42條規定,締約過失責任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
1、“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這種情況,一般是指締約一方當事人或者雙方當事人并無訂立合同的意思,而是為了損害對方利益,或者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或第三人的利益,比如故意與對方談判使其喪失與他人交易的時機;或者增加對方締約成本;訂立假合同,騙取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等。
2、有“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的欺詐行為。締約一方在訂立合同的過程中,有意不將有關足以影響對方決定是否與其訂立合同的情況向對方通報,或者有意地將客觀上不存在的或不符合客觀事實的資料、信息提供給對方等。
3、“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這類行為主要是指違反先合同義務之行為,通常有以下情況:
①未盡協助,通知義務,例如:締約一方在約定簽約日擅自不赴約,造成他方往返費用損失等。
②未盡告知義務。締約一方在簽訂合同時,應當告知他方的必要信息和情況,如果沒有告知,造成締約他方損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③未盡照顧保護義務,造成他方人身、財產損害的。如顧客雨天去酒店吃飯,在酒店臺階上滑倒受傷導致的損失,酒店負有締約過失責任。
④《合同法》第43條規定的締約當事人在合同締約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無論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否則造成損失的應承擔賠償責任。
另外,《合同法》第58條和第59條規定的合同無效、被撤銷時,如系一方當事人的過錯造成的,有過錯的一方應賠償無過錯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這種賠償責任也是締約上過失責任。
締約過失責任的法律構成
締約過失責任是民事責任的一種。締約過失責任采取的是過錯責任原則。所以其構成要件應具有一般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但締約過失責任是因違反合同的誠實信用原則所產生的民事責任,因而它的構成要件具有自己的特點:
(一)締約當事人之間發生先合同義務并且當事人一方違反先合同義務
締約過失責任作為一種責任形態存在,必須以先合同義務的存在及違反作為前提。所謂先合同義務,又稱前契約義務,是當事人在締約過程中依誠實信用原則所應承擔的必要注意義務,包括說明、告知、協力、照顧、保密、保護等義務。先合同義務不同于合同義務,其產生的基礎不是依法成立的合同,而是誠實信用原則。民事主體一旦進入締約過程中,就應當推定在雙方之間形成一種合理的信賴,即一方當事人依據誠實信用原則給予對方以照顧、忠實于對方、告知對方與合同有關并涉及對方財產、人身安全的事由。先合同義務的發生以雙方進入訂立合同過程為標志。如果民事主體之間沒有形成締約關系,則當然不發生締約過失問題。
(二)對方因一方違反先合同義務而受有損害
民事責任一般以損害事實的存在為成立條件,締約過失責任也不例外,只有締約一方違反先合同義務造成相對人損害時,才能產生締約過失責任。締約過失責任中的損失主要是指信賴利益的損失。通說認為,在締約過失責任的情況下,所應賠償的為信賴利益的損失,即無過錯的當事人信賴合同有效成立,但因法定事由發生,致使合同不成立、無效、被撤銷等造成的損失。這種信賴利益的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直接損失包括:a、締約費用,包括郵電費用、趕赴締約地或察看標的物所支出的其他合理費用等;b、準備履行所支出的費用,包括為運送標的物或受領對方給付所支出的其他合理費用等;c、受害人支出上述費用所推動的利息損失;d、其他直接的費用支出。間接損失是指喪失了與第三人另訂合同的機會所產生的損失。目前我國法律對依賴利益的間接損失賠償沒有明確的規定,實踐中,這種損失主要表現為訂約所需費用及準備履行合同中所支付的費用等。不管是直接損失還是間接損失必須是在可以客觀預見的范圍內,必須是基于信賴利益而產生的損失。如果不是基于信賴利益而產生的損失,即使一方支付了大量的費用而造成了損失,也不能視為信賴利益的損失。
(三)違反先合同義務的一方有過錯
過錯是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締約過失責任作為民事責任的一種,也不例外。過錯具體表現為故意和過失兩種基本形態。故意是指締約人預見到自己的行為會產生合同無效、不成立或被撤消,能給相對人造成損失的后果,而仍然進行這種民事行為,希望或放任違法后果的發生。過失是指締約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產生合同無效、不成立或被撤銷造成相對人信賴利益損失,因疏忽大意沒有盡到協力、通知、保護、保密等義務,雖然預見到了,但輕信其不會發生的主觀心理狀態。因此,無論故意或過失,只要具有過錯就要承擔責任,無過錯就不承擔責任。如果締約過程中發生的損失是受害人、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的,則違反先合同義務的一方不承擔締約過失責任。
(四)過錯與損失之間有因果關系
這里的因果關系是指一方當事人的過錯與對方遭受的信賴利益的損失之間存在必然的聯系。這就是損害結果的出現系締約過錯行為所必然引起,若對方遭受的損失非因一方的過錯,即使發生在締約過程中,即使出現了信賴利益的損害,也不產生締約過失責任。締約過失責任的因果關系應適用民法關于一般因果關系的認定。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締約過失責任有什么表現形式”問題進行的解答,合同法規定,締約過失責任的表現形式有三種,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提供虛假或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重要情況等。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案件律師的收費標準
2020-12-21反擔保有哪幾種方式
2021-03-14下落不明三年的人已被宣告死亡了嗎
2021-01-02物流合同中仲裁條款的效力有哪些
2021-02-17微信聊天記錄能否作為證據
2021-02-28勸退包括辭退嗎
2021-03-09土地糾紛派出所能管嗎
2021-01-01村委集資房發的綠本是什么
2021-01-14買別人單位的集資房應注意什么
2020-12-07求職沒有工作經歷怎么寫
2021-03-21對于未約定補償金的競業禁止協議有效嗎
2021-03-23勞動爭議仲裁可以代替離職證明嗎
2020-11-18如何理解因開除、除名、辭退、辭職、自動離職發生的爭議
2021-01-24轉正后可以被辭退嗎
2021-03-12人壽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久
2021-02-23人壽保險金給付方式有幾種,哪些人可以領取保險金
2021-02-17可分攤為公攤面積的空間分為哪幾類
2021-02-09保險投資基金有哪些投資策略
2021-02-06完善保險合同告知義務制度的思考
2021-01-22汽車的平安保險快速理賠流程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