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分行為的客體的什么
處分行為是直接使某種權利發生、變更或消滅的法律行為,其處分的客體是權利。處分行為包括物權行為及準物權行為,包括契約(如所有權的移轉、抵押權的設定)及單獨行為(如所有權的拋棄)。臺灣民法典第758條規定:“不動產物權,依法律行為而取得、設立、喪失及變更者,非經登記,不生效力?!逼渌Q法律行為,系指物權行為而言。又第761條規定:“動產物權之讓與,非將動產交付,不生效力。但受讓人已占有動產者,于讓與合意時,即生效力。”其所稱讓與合意,系物權讓與合意(物權契約)而言。
二、處分行為和負擔行為的區別是什么
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是我國民法最為重要的對法律行為的分類之一。?負擔行為是指一個人相對于另一個人(或若干人)承擔為或不為一定行為之義務的法律行為。?它的首要義務是確定某項給付義務,即產生債務關系。一般說來,負擔行為是以發生債權債務為內容的法律行為,也叫債權行為。?一般說來,對于交易的過程,負擔行為僅僅是手段而非目的,是暫時的,是物權或其他權利變動的準備階段。通說認為,負擔行為一般通過合同表現出來,也可以通過單方法律行為表現。相對應的概念是處分行為。
處分行為是直接發生某項權利移轉或消滅效果的行為。主要包括物權行為和準物權行為。?客體可以是權利,如物權,債權,知識產權,也可以是物。?處分行為相對于負擔行為而言,它并不是以產生請求權的方式,為作用于某項既存的權利作準備,而是直接完成這種作用行為?!疤幏帧奔礊闄嗬霓D讓、權利的消滅,在權利上設定負擔或變更權利的內容。如:轉移物的所有權、讓與債權,拋棄所有權或免除債務,設定質權,將土地債務變更為抵押權。“處分人”僅僅是指其權利被轉讓、被設定負擔、被消滅債權或被變更內容的人,而不是取得權利、免除負擔的人。
綜合上面的介紹,處分行為的客體處分的客體是權利,處分行為也是一種法律行為。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紹后,對于處分行為的客體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還有關于這方面的法律問題,請咨詢律霸網律師,他們會為你進行專業的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律師有后付費的嗎
2021-03-24交通事故死亡索賠訴訟要什么時候起訴
2021-01-14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有哪些要求
2021-03-10承攬合同的責任怎么承擔
2020-11-17婚前借款買房離婚后如何分割
2021-02-15申請強制執行可否附加失信
2020-11-18對仲裁裁決書不服怎么辦
2020-11-11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是否等于勞動關系解除
2020-12-23輕資產公司倒閉員工怎么賠償
2020-12-23企業如何簽訂非全日制用工合同
2021-01-29什么是企業勞動爭議調解
2021-01-10什么是勞動爭議調解期限?怎樣確定勞動爭議的調解期限
2021-01-25企業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10負債與勞動糾紛如何區分
2021-03-21勞動爭議案件拘留多久
2020-11-10保險公司行使合同解除權后還能追償賠償金嗎
2021-02-22保險合同包含的內容有哪些
2021-01-05保險合同簽訂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17普通家庭財產險有哪些種類
2021-03-04哪些需購買保險需要加費及哪類人不能投保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