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財產權的性質在理論上大家一直沒搞清楚,到底是什么權利,說法五花八門,是經營權?債權?綜合性權利?所有權?沒有定論。主流的觀點是將其視為法人所有權,認為股東將財產投入公司后,失去所有權,獲得股權,那么股權又是什么權利?不得而知。隨著《物權法》的頒布,法人財產權為法人所有權的觀點基本有了法律依據。《物權法》第六十八條第一款規定:企業法人對其不動產和動產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以及章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如果看成是所有權,對于國有公司而言,公司有處分其全部財產的權利,在現實生活中就衍發出這樣的觀念:公司本身可以獨立行使法人財產權,不受股東和其他任何人的意志干涉。在公司內部,除了股東,就是董事、經理、監事、職工。那么當一個公司在進行私有化時,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是職工阻礙,職工不愿意私有化——從法律上看,職工沒有任何決定權,其要有,只能將其意見反映給人大,由人大來決定;一種情況,管理者(董事、經理、監事)等或阻礙或極力推動,如果賣給他們自己或其利害關系人以外的人,他們可能極力阻礙——因為賣掉就沒有腐敗的機會了,如果賣給他們自己或其利害關系人,則極力推動。其實這個問題,如果沒有法人財產權這個概念在這里,是多么簡單的事情:股東說了算嘛,股東想賣就賣吧,股東代表是政府,由人大來約束政府行為就可以了。當然,這是法人財產權給國有公司帶來的問題之一,還有的問題就是在法人所有權的旗號下,國有公司可能成了管理者的公司,管理者可能因此猖狂,股東代表也可能因此偷懶。
對于民營公司,這本來不是一個問題,因為任何股東都不會傻到說因為公司有法人財產權而放棄對公司的干預。但是,在有些糾紛處理上,法院會受這個法人財產權的困惑。
例一:丈夫擁有一公司股份,夫妻離婚,股份為共同財產,需要分割,其他股東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不同意者主張此為法人財產,不得分割。有的法院不加思索就支持了這樣的主張。其實可否分割呢?要視情況,如果其他有股東不同意,又不行使優先購買權,顯然是可以分割一部分給妻子的。
例二:兩公司為母子公司關系,母公司負債,債權人申請法院對母公司在子公司的股份進行財產保全,子公司以此財產為其法人財產,獨立于母公司財產,不得被保全,有的法院就不敢保全。其實,若沒有這個法人財產權概念,有什么不能保全的呢,連強制執行用來還債都是可以的啊。
例三:自然人股東死亡,其繼承人要求繼承股東身份,其他股東有股東以此系法人財產,主張身份不可繼承,只能將財產分割給繼承人繼承,股東身份則無法繼承。設想一個正在成上身趨勢的公司(如王鈞瑤的公司),繼承人毫無疑問希望繼承股東身份的。不過這個問題在新公司法上已經解決了,明確規定公司章程如無事先規定,則可繼承身份。但是,新公司法之前有大量這樣的糾紛,法官無從判斷。
一句話:法人財產權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概念,而是必須取消的概念,因為它不僅沒用,而且還帶來許多困惑。
二、法人財產權與國企產權改革
國企產權改革其實是一個政治體制改革的問題,關鍵是以什么樣的機制促使政府更好地行使股東權(后來的發現是專門設置一個機構代表國家行使股東權,這是對的,這樣才可以將政府與企業的關系理順),同時由人大對其行使股東代表權嚴加監督(國資機構必須對人大負責,而我們現在不是,仍然是國務院等各級政府下的一個機構——對政府負責,這顯然是不對的,這樣再次加長了國企的代理鏈,會使得政府自己監督自己,監督無效)。我們的改革開始時往往從經濟上想辦法,而不從政治上想,這就是當初法人財產權出臺的背景。法人財產權出臺后,并沒有因此解決政企分開問題(政府還是可以將行政職能以股東權的名義帶入公司),同時還可能使得法人財產權成為對抗股東的權利——成了“東企”分開了(股東與企業分開),所有者缺位反而似乎有了法律依據。
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帶來麻煩的一個概念,要它干什么?法人財產權,公司法人的意志來自于股東,法人哪來什么財產權尤其是所有權?如果是經營權、債權等等,更是胡說八道,我不去花時間論證為什么是胡說八道了,一眼就可以看出。在公司內部權利結構上,公司法有非常清晰的界定,股東有什么權利、董事、監事、經理、職工有什么權利,必須清晰界定,公司法意義上的法人治理就是在解決這個問題。在外部,公司作為民事主體,肯定可以以主體的身份享有很多權利,遠遠不止財產權,還有身份權,比如名稱權等等。但是,最終,公司的意志來自其所有者股東,實際是股東權的延伸,為了減少交易成本,必須把公司看成是一個法人、一個主體,就是這么簡單。
例三:自然人股東死亡,其繼承人要求繼承股東身份,其他股東有股東以此系法人財產,主張身份不可繼承,只能將財產分割給繼承人繼承,股東身份則無法繼承。設想一個正在成上身趨勢的公司(如王鈞瑤的公司),繼承人毫無疑問希望繼承股東身份的。不過這個問題在新公司法上已經解決了,明確規定公司章程如無事先規定,則可繼承身份。但是,新公司法之前有大量這樣的糾紛,法官無從判斷。
一句話:法人財產權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概念,而是必須取消的概念,因為它不僅沒用,而且還帶來許多困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期徒刑有多少種
2020-12-11支票日期填寫規范是什么
2020-12-08如果盜竊的物品是假貨還是犯罪嗎
2020-12-18沒有責任認定書能起訴嗎
2021-03-25房屋繼承公證有哪些程序
2021-01-30信用卡逾期不還會怎樣
2021-01-10合同債權最常見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30試用期離職提前七天通知違法嗎
2021-03-01如何把調崗做到合法合理
2021-02-25勞動爭議能主張前幾年的年假嗎
2020-12-14意外傷害賠償案例分析
2021-03-07建筑工程一切險保險合同
2020-12-29商業車險保單系數是什么
2020-11-26保險事故中“第三者”的認定
2021-03-15未事先告知投保人的遲延生效條款是否生效
2020-11-23保險合同能否繼承
2021-01-13保險公司不予理賠可以起訴嗎
2020-11-27對方全責無保險理賠怎么處理
2020-11-09商業三者險與交強險區別
2020-11-30什么是投保人、保險人?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