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監護人資格改變的條件是什么?
一是現有的監護人喪失了監護能力;
二是監護人不履行監護權,即監護人有能力但不履行監護的職責;
三是由于失去監護人。
二、監護人的范圍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法定監護人的順序有順序在前者優先于在后者擔任監護人的效力。但法定順序可以依監護人的協議而改變,前一順序監護人無監護能力或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權從后一順序中擇優確定監護人。
三、民法總則監護人的職責包括哪些?
《民法總則》
第三十四條 監護人的職責是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等。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職責產生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監護人應當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履行監護職責。監護人除為維護被監護人利益外,不得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
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在作出與被監護人利益有關的決定時,應當根據被監護人的年齡和智力狀況,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
成年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應當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保障并協助被監護人實施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對被監護人有能力獨立處理的事務,監護人不得干涉。
父母的監護人資格在正常情況下是不可以被隨意變更的,問題的關鍵在于,如果父母自己都不愿意履行監護職責,那么其他相關人員更是一種漠然的態度。監護制度在落實的過程當中,有很多法條看來都形同虛設,對未成年人的監護還有很多實際性的困難。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委托監護人公證費用是多少
監護人打小孩是犯法的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院開錯藥導致病危醫生是否承擔責任
2020-11-29被拆遷人對補償安置房屋的優先取得權
2020-12-06信用卡逾期被起訴流程
2021-01-09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28檢察院受理土地糾紛嗎
2021-01-12回遷房有房本嗎
2021-01-31員工入職后用人單位發現學歷造假該如何處理
2021-02-23勞務外包需要什么資質
2021-01-10航空意外險可以買幾份
2020-12-01現行的家庭財產保險險種對比
2021-03-19車輛被扣貸款保險賠償嗎
2021-03-16如何讓保險索賠變得容易
2020-11-12管理保險公司正式申請設立的機構是哪個
2021-03-03我的汽車在外地出險怎么辦
2020-12-16承包經營權行使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28國有建設用地如何作價出資入股
2020-12-03城中村拆遷,對于超出安置標準的部分面積補償幾百元一平,合理嗎
2020-11-30戶口不在農村拆遷怎么補償
2020-11-23國家對拆遷安置補償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2上海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