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再審案件的管轄問題
新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2007年民事訴訟法將1991年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有利于改變當事人向不同級別法院重復申請的現象,防止上下級法院之間對于申請再審案件相互推諉。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帶來了上級法院特別是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申請再審案件數量大幅上升,當事人申請再審成本增加等問題。
新民事訴訟法規定部分案件向原審法院申請再審,對人民法院民事再審工作既是機遇也是挑戰:(1)有利于民事再審審查工作的開展。新民事訴訟法實施后,全國四級法院均有民事再審審查工作任務,這樣避免了過去民事再審審查工作主要集中在最高法院和高級法院,民事再審審查任務分布不均衡問題,有利于最高法院和高級法院對下級法院工作指導,從而提高民事再審審查工作的質量。(2)有利于合理配置審判資源。一部分申請再審案件由原審法院進行受理和審查,各中級人民法院的申請再審案件有所增加,基層法院也會承擔少量的申請再審審查任務,中級法院和基層法院審判監督部門要相應進行人員充實和調整。
當然,對于“當事人人數眾多”和“當事人雙方均為公民”的案件范圍把握尚缺乏司法實踐經驗積累,具體應如何把握其范圍,亦需要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另外,司法解釋也需要盡快明確四級法院受理申請再審案件的職責分工,避免上下級法院互相推諉,給當事人造成訴累。
申請再審的判決裁定范圍問題
新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在理論和實務上,關于可以再審的生效裁判范圍存在較大爭議。有一種觀點認為,本條從文義解釋而言,應當理解為對所有的生效判決、裁定都應允許申請再審,不應當有任何限制,否則就有違法之嫌。另一種觀點認為,并非所有生效判決、裁定均可以申請再審:(1)新修改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第三人撤銷之訴,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而不是賦予申請再審程序解決。(2)新修改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關系的判決、調解書,不得申請再審。(3)根據最高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法發【1992】22號)第二百零七條規定,按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以及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審理后維持原判的案件,當事人不得申請再審——筆者贊同后一種觀點。
本次立法修改刪除了管轄權異議再審事由。管轄權異議裁定是在審理程序中解決管轄權問題的裁定,不具有終結審理程序的效力,且對于該類裁定允許上訴,已經賦予當事人充分的程序救濟,不宜再允許當事人就管轄權異議裁定申請再審。
本次立法修改后,人民法院應如何把握和界定可以申請再審的裁判范圍,有待于最高法院盡快予以明確。
“五費一金”再審不中止執行問題
新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六條規定:“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執行,但追索贍養費、撫養費、撫育費、撫恤金、醫療費用、勞動報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執行。”
在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中,對于影響當事人生計、涉及生命健康的案件,作出可以不中止執行的規定,有利于保障相對弱勢的申請執行人的基本權益,有利于財產查封措施的連續性。這類案件的當事人大多處于弱勢地位,是在生活面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申請執行的,如等到法院再審結案后再由被告給付金錢或物品,會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同時,規定通過列舉的方式,限定“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醫療費用、勞動報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執行”,對于法官裁量權作了限制。
在司法實踐中,因“五費一金”中止執行而導致當事人上訪的案件占申請再審信訪案件的一大部分,對此類案件不中止執行,有利于對弱勢群體的權利保障,也大大減少信訪案件的發生。而對于法官本身來說,“可以”意味著:是否中止執行依然需要依據案件實際情況而定,民事再審審查法官的責任將大大地增加,這對法官自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在再審審查時更加注重對案件的整體把握,更加注重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舉證時限制度對民事再審程序的影響問題
新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一次在立法上對舉證時限制度進行原則性的規定,對我國民事訴訟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民事再審審查也要與該條規定的立法宗旨統一起來,在一、二審中已經失權的證據,在申請再審審查時失權效果持續,作為對當事人不遵守法定期限的處罰,也作為對訴訟效率性和時間經濟性的保障。在再審審查階段,人民法院要正確定位再審階段出現的新證據,嚴格新證據的標準。
舉證時限對再審當事人的影響不僅在于證據失權,還在于訴訟費用的支出。雖然新修改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四條規定,證人因履行出庭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費用以及誤工損失,由敗訴一方當事人負擔。但是在再審中,如一方當事人提供了新的證據,對方當事人可以要求其支付因提供新的證據而導致此次再審的差旅費、誤工、訴訟等必要費用以及由此擴大的直接損失;如果對方當事人提供反駁該新證據,還可以就證人出庭的費用要求對方當事人支付。而這一切的費用之所以要加在提供新的證據的當事人一方,是因為其提供的新證據,動搖了原生效裁判的法律效力,與最后再審裁判的結果并沒有必然的聯系。
申請再審與檢察監督的協調問題
新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九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一)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的;(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三)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應當在三個月內進行審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當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新民事訴訟法采取的是法院糾錯在先、檢察抗訴在后的模式,可以有效改變啟動再審渠道欠規范,導致多頭申請再審、多頭處理的局面。實踐中,要嚴格貫徹執行該規定;當事人未向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或者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尚未審查完畢的案件,均不符合當事人申請檢察機關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條件,對檢察機關的此類檢察建議和抗訴案件,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要嚴格貫徹執行新修改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八條規定,調解書只有在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情況下,檢察機關才能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不足的是,這次修改民事訴訟法沒有規定當事人申請抗訴的期限和檢察院提出抗訴的程序,對于檢察院如何行使檢察建議權和抗訴權沒有明確規定。上述問題,有待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盡快溝通協調,出臺實施意見(作者單位: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鑒定費用應由誰承擔
2021-02-08棚改拆遷后第二套房是否可享受購房補貼
2020-12-13公證書一般幾天能拿到
2021-01-20勞動仲裁辦理步驟是什么
2020-11-29公民應如何維護自己的榮譽權?
2021-02-15公司注冊資金認繳時間是多久
2021-02-12訴訟離婚訴訟狀怎么寫
2021-02-09AA制夫妻婚內財產協議注意事項
2020-12-20宣告失蹤是否可以撤回
2021-03-22把房產證抵押需拿出房產證嗎
2021-02-04集體土地有商住房證有法律效益嗎
2021-01-02勞動合同可以自由約定條款不,以約定哪些條款
2020-11-25單位致使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辦
2021-03-26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員工裁員補償標準
2021-02-04飛機航空管制延誤賠償
2020-11-20財產保險與人身保險保險標的不同
2021-02-05保險合同能否查封
2021-01-01保險經紀公司可以經營的業務范圍有哪些
2021-01-25不愿報警車險拒賠怎么辦
2021-02-21企業必須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嗎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