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在審理過程中,一般存在三方面的爭議:
(1)虛假債務,即一方為多分財產或分割時不吃虧或對另一方提出的夫妻共同債務有疑問或企圖抵消對方的債務分擔請求而制造虛假債務。
(2)存在夫妻共同債務,但借據或債務憑證上借款人僅為夫或妻一人。名為一人之債,實際為夫妻共同債務。
(3)存在夫妻單方個人債務,但卻主張是夫妻共同債務。
針對以上三種情況,在審判實務中有以下三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主張:夫妻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債務,應一律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這種觀點以夫妻婚姻關系存續為標準,認為夫妻是一個特定的經濟組合體,只要存在夫妻婚姻關系,不管夫妻哪一方出具借據實施借債行為,該債務就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由夫妻雙方共同承擔債務清償責任。離婚后原夫妻雙方對債務仍應承擔連帶清償責任。這一觀點在審判實踐中的意義在于充分地保護了人的利益,有利于遏制當前不同程度存在的假離婚真逃債現象的頻頻發生,為夫妻雙方離婚后第三方債權得到有效實現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其不足在于,當該債務確實為夫妻一方個人債務時,勢必對非債務人的夫妻另一方帶來不公平。這種不公平不僅表現為非債務人在實體上承擔了債務清償的義務、債務人由此而獲得額外利益,而且在程序上阻塞了非債務人尋求司法救濟的途徑。所以該觀點在理論上的偏頗和實務操作上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
第二種觀點認為: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所負的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但在離婚時對債務具體處理中,允許離婚雙方對債務的清償進行協議,除了明顯的逃避債務的約定外,協議具有對抗第三方債權人的效力,這一觀點在立法上的依據是我國《婚姻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即離婚時夫妻雙方對債務協議清償。在審判實踐中,協議清償又可分為三種類型:
1、夫妻財產(包括債權,下同)歸夫妻一方所有,債務也歸夫妻一方所有;
2、夫妻財產由雙方按比例分擔,債務也由雙方按比例分擔;
3、全部或大部分財產歸夫妻一方所有,全部或大部分債務歸另一方所有(有部分案例中還有將債務和無法實現的債權歸另一方所有)。從表面上看,這一觀點符合我國現行《婚姻法》關于夫妻共同債務以夫妻共同財產清償的立法精神,但實質上卻忽視了對債權人利益的有效保護。特別是第三種類型屬于典型的借離婚逃避債務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主張協議可以對抗債權人,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都是非常有害的。
第三種觀點認為: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負的債務是夫妻共同債務還是夫妻一方單獨債務發生爭議的,應當認定該債務為出具借據(或其它債務憑證)一方的單獨債務,并以其個人財產或離婚后分得的財產中償還。由于該債務界定為夫妻一方單獨債務,所以應適用我國有關之債的法律規定及原理來處理該債務關系,如果離婚雙方在離婚時對該債務作了清償協議,該協議當然不應具有對抗債權人的權力。
綜合上述三種觀點,其分歧焦點之一是:如果離婚雙方之間或離婚雙方與債權人之間對離婚時債務存有爭議,該債務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還是夫妻一方單獨債務?焦點之二是:離婚雙方對債務清償的約定,是否具有對抗第三方債權人的效力?這兩個焦點問題反映在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中,還涉及到我國《婚姻法》第四十一條的適用以及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公信力和約束力問題。
毋庸置疑,我國法律對離婚時債務處理的規定始終過于簡單和原則,1980年的《婚姻法》僅在第三十二條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以共同財產償還。如該項財產不夠清償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立時,由人民法院裁決。男女一方單獨所負債務,由本人償還。”1993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問題的若干實施意見》第十七條對如何認定夫妻共同債務或個人債務作了司法解釋。該條規定使《婚姻法》的相關條文具體化,但仍然粗梳籠統,難以滿足審判實務中處理離婚債務問題法律適用之所需。2001年4月,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對《婚姻法》進行了修改,對處理離婚債務問題,基本保留了原《婚姻法》第三十二條規定,修改后的《婚姻法》第四十一條用一個條款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從條文的文字表述看,較原規定更為簡單,從內容看則無大的變化,而最高人民法院至今沒有對該條規定或處理離婚債務問題作出新的司法解釋,于是各地法院不得不制定一些辦案時參照的內部規定,或因法官個人理解、認識上的差異,致使離婚時債務的處理出現彼此完全不同的裁判結果。
離婚時的債務處理原則
根據離婚時債務所具有的法律特征,離婚時債務處理應遵循以下原則。
1、公平原則。在離婚時債務處理中公平即是指對離婚雙方債務分擔上的公平,不允許離婚的任何一方多分得財產少分擔債務,損害另一方的利益;同時,公平也是指對債權人利益保護上的公平,不允許離婚當事人借離婚逃避債務而損害債權人的利益。特別是離婚時協議清償債務的。任何違背公平原則,損害債權人利益的行為都應當是無效的。
2、合法原則。由于離婚時債務處理包含了對內部財產處理和對外部債務處理兩個方面,因此在離婚訴訟中對債務的處理不得違反我國法律關于債權債務問題的處理原則和規定,同樣在債務訴訟中也應當遵守我國《婚姻法》中關于債務處理的規定。在審判實務中,應當防止對同一債務在離婚訴訟和債務訴訟中,作出相互沖突的事實認定和裁判。
3、界定債務性質的原則。這一原則是指在處理離婚債務時必須嚴格界定該債務是夫妻共同債務還是夫妻一方單獨債務。因為夫妻共同債務由夫妻共同償還,而夫妻一方單獨債務則應由一方個人清償,這就必然涉及夫妻共同債務或個人債務的界定問題。這一原則具有實體程序兩方面的意義。其實體意義在于界定了債務性質即明確了債務實主體,明確了最終由誰承擔債務清償的民事責任。程序意義在于人民法院處理離婚時債務,在程序上首先要審理查明該債務的性質。只要在查明債務性質的前提下,才能使審判程序繼續進行下去,進一步審理查明其它問題。所以,界定債務性質是處理離婚時債務的事實認定和程序操作的關鍵。
4、保護債權人權益的原則。這一原則即是對公平原則的補充,也是處理離婚債務時所要特別強調的一個原則。由于離婚時債務處理通常先在離婚訴訟中進行,當事人的爭議焦點和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所關注的無疑是離婚雙方對債務的分擔問題,實體裁判主要依據是我國《婚姻法》關于離婚雙方權利義務的規定。而且,在目前的審判實踐中,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時,債權人一般不參加到離婚訴訟中來,這就使債權人在離婚債務處理中處于明顯不利的地位。因此,有必要特別強調從實體和程序兩個方面貫徹保護債權人權益的原則,要求對債權人權益的保護貫穿于離婚時債務處理的各個環節,尤其要避免在離婚訴訟中債務處理可能造成的對債權人權益的侵害。
離婚訴訟中對離婚時債務的處理
與債務訴訟中對離婚時債務處理相對應,在離婚訴訟中對債務的處理,可以稱為離婚時債務處理的第一階段。從理論上講,這一階段處理的僅僅是離婚雙方內部對債務的分擔問題并不發生債務實際清償的結果。但在實踐中,這一階段的處理卻會對將來的債務實際清償發生實體和程序兩方面的直接影響,它不僅直接影響著債權人實體權利的實現,更影響著在多大程度上的實現。
離婚訴訟中對債務處理的實體方面的任務是認定債務是否存在,是夫妻共同債務還是夫妻一方單獨債務,并進一步確立債務承擔的民事責任。如果實體上認定該債務是夫妻共同債務,那么應由夫妻共同承擔債務清償的責任;如果實體上認定該債務是夫妻一方單獨債務,則應由一方單獨承擔債務清償責任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離婚案件主要解決離婚問題。審判實踐告訴我們,大凡離婚案件中的債務都是離婚時未到債務清償期限或清償期屆至但債權人尚未主張清償的債務。所以,離婚案件審理時一般并不發生債務的實際清償,除非作為債務人的離婚雙方或一方同意放棄期限利益而提前清償。如果在離婚案件中要處理實際清償問題,不僅離婚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債務問題也不見得能真正理清。而且人民法院對離婚時債務的處理是依據離婚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的請求而進行的,在具體案件中不乏當事人通過假離婚逃避債務的行為,也存在當事人一方設定假債務來損害對方利益的行為。當遇到離婚雙方當事人對債務的有效存在或債務性質發生爭議時,就會大大增加離婚案件審理的難度,甚至使離婚案件久拖不決或結案后當事人反復申訴。所以在離婚訴訟中對離婚時債務的實體處理無疑應當具備兩個先決條件:一是離婚雙方當事人之間對債務的有效存在無異議;二是離婚雙方當事人之間對債務性質(夫妻共同債務還是一方單獨債務)無異議。如果不具備這兩個條件就容易使離婚案件復雜化而偏離正常的方面。因此,當離婚訴訟中出現債務爭議,難以確定債務的存在及其性質時,筆者愚見是終止債務問題的實體處理,把債務問題放到債務案件中另案處理更為合適。當前,實務界許多人已認同這一點,也開始采用。
相關知識:夫妻債務最新司法解釋
第一條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第二條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三條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于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權糾紛是否土地確權為前置
2021-02-02商標侵權應當承擔商標侵權責任嗎
2020-12-21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有哪些積極意義
2021-03-25出了交通事故,有責任認定書會扣分嗎
2021-02-20特殊合同的訂立方式
2020-12-03保證的方式及先訴抗辯權
2020-11-21離婚時一方的開房記錄能作為出軌證據嗎
2020-12-15房產抵押給私人還能做二押嗎
2021-01-05單憑微信聊天記錄可以立案嗎
2021-03-17失蹤多久可以報警立案
2021-01-16海外購房與國內購房的差異有哪些
2020-11-26錄用通知書有效力嗎
2020-11-25在什么情況下可簽勞務合同
2020-12-27被拘留職工能解除勞動關系嗎
2020-12-22大學生實習期的基本權益有哪些
2021-03-02拖欠農民工工資舉報不管怎么辦
2020-12-03雇員保險金權益
2020-12-25對維護保險標的安全基本規則有哪些
2021-03-20人身保險存在風險嗎
2021-03-06無效保險合同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