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法院應對此進行嚴格的審查,并在認為當事人之撤訴申請同時符合了以下幾個條件的情況下,才能裁定準許撤訴:
(一)、申請撤訴必須是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這表明,為一項民事行為必須是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具體說來,當事人申請撤訴,須不是因為對方當事人或第三人的脅迫、欺詐而作出的意思表示,也不是因為身處困境而作出的無奈之舉,更不應是法官出于某種考慮而對當事人的要求,而應是正常情況下,當事人完全發自內心的真實的意思表示。
(二)、撤訴必須不損害對方當事人之合法權益對方當事人“因應訴而取得之消極的確定權益”,也需要得到法律的同等保護,在這種情況下,原告申請撤訴,不僅是對自己訴訟權利的處分,還將涉及到對方當事人對其權利的處分。如:原告誤以為自己是權利人而起訴,迫使被告不得不花費不菲的,不得不花費人力、財力和時間去調查取證,所有這些損失,被告將在勝訴時獲得補償,在某些特殊案件中,因其成為被告而受損的名譽也會得到恢復。但如果原告撤訴了,不公平的待遇就非常明顯了,因為這樣不但使被告失去了在這一訴訟中勝訴的機會,還會使原告逃脫了相應的法律責任。因此,“原告起訴,被告就得被動地應訴,原告撤訴,被告就得被動地退出”的局面應通過立法得到改變,當原告撤訴損害了被告之權益時,除非得到了被告的允許,否則法院應裁定不許原告撤訴。被告不同意原告撤訴的,應提出充分的根據和理由。
(三)、撤訴行為必須不違反和公序良俗原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訴法的意見第161條規定:“當事人申請撤訴……如果當事人有違反法律的行為需依法處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準撤訴……。”結合《民法通則》第58條之規定,當事人撤訴行為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裁定不準撤訴:1、雙方惡意串通撤訴,損害了國家、集體或第三人的合法權益的。如實體法規定違法合同的處理除返還原物或賠償損失外還要追繳財產,若雙方違法,應沒收雙方所得財產,收歸國庫。所以若雙方惡意串通規避法律責任,從而損害了國家、集體或第三人的合法權益時,理應不準撤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遺產多長時間不要視為放棄繼承
2021-02-16公司注銷不肯補償員工怎么辦
2020-11-20侮辱誹謗罪立案標準
2021-02-19下班后兼職違反勞動法嗎
2020-11-28交通事故搶救費用不足怎么辦
2021-02-09妻子出軌想離婚怎么辦
2021-01-23顧客在商場購物時摔傷怎么辦,誰負責
2020-12-23房產按比例贈與契稅怎么算
2021-03-17細數常見的房地產中介的欺詐行為
2021-03-20單位不出具書面辭退證明,勞動者如何維權
2020-11-22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規定是什么
2021-01-31意外事故證明怎么寫才有法律效力
2021-01-22飛機延誤什么時候給賠償
2021-01-25保險合同必須要是書面形式的嗎
2020-11-20保險合同違約和侵權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6保險受益人變更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19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有哪些基本程序
2021-02-24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意思
2021-01-14如何確定土地轉讓協議的有效性
2020-12-09影響房屋拆遷補償的因素有哪些
2020-12-31